APP下载

司机师

2011-12-29程建立

旅游纵览 2011年3期


  听完了风土人情后,我问司机:“司机师傅,您能带我去黔东南最原始的苗寨吗?”
  “好啊,那就去我老家雷公山的毛坪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工作之余,也会去风景秀丽的地方旅游,我也曾领略过很多名山大川的秀丽风景,诸如黄山、嵩山、九寨沟等等,我都被这些浑然天成的景色所深深地吸引,但却解不清我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这一次我的出游与以往有所不同,我要去别人没去过的地方,拍摄别人没拍过的风景,去走自己的路,寻找心灵的家。
  贵州是从没去过的地方。在网上找到关于贵州的旅游信息,打开网页便发现那里的山水、风土、人情都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就这样我决定要去贵州。做好了准备工作,带好我的“武器”,于2010年12月10号12点登上北京到贵阳的飞机。
  15点准时下飞机,下着细雨,气温1到9度,空气新鲜湿润。找到一家不错的酒店,办手续时问服务员贵州的旅游特色,她说,西江千户苗寨是个很不错的地方。我也从网上看过,有很多好评。第二天坐上公交车,经过黔东南的首府凯里来到西江,下车后看到很多旅游者。西江是贵州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所辖雷山县的一个小镇,小镇上聚居着1200多户苗族人家,拥有1200多座传统苗寨。这些年以来,该镇以“千户苗寨,天下西江”为品牌举办民风民俗旅游,全镇平均每天接待来自国内外的游客2900多人次。苗寨为此特地修建了一个宽敞高大的通道式木结构门楼,门楼外还修建了大型停车场,停车场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游人如织。每个人都不顾旅途的疲劳,拿起相机便拍起了西江的民居以及西江全貌,独一无二的西江夜景当然也被游人相继捕捉,这些都让我们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叹服。然而这好像不是我最初想要到达的地方,之后的路途安排要等回到凯里再说。
  在回凯里的路上,我同司机聊起黔东南的风土人情。他说,黔东南州有12道拦门酒,这是苗家迎接贵宾的最高礼仪,这里还有一个历史渊源,约600年前苗族人陆续迁徙到雷公山区定居,经过“大理老”们“议榔”,规定雷公山区的苗寨之间可以议婚,但迎亲送亲的双方必须在30人以上,最多可以设12道拦门酒,就这样几百年过去了,形成了雷公山区苗族12道拦门酒的迎宾习俗。听完了风土人情后,我问司机:“司机师傅,您能带我去黔东南最原始的苗寨吗?”“好啊,那就去我老家雷公山的毛坪村……”
  第二天便驱车进入雷公山。雷公山,地处雷山、榕江、台江、剑河四县之间,乌蒙山脉是苗岭的主峰,黄羊山是那里的最高处,海拔2189米。景区内原始森林成片,山水在其中环绕,层峦叠嶂,飞流急湍,山间的瀑布犹如一条条白色的飘带从高处的山顶飞驰而下,正如青莲居士诗中所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何等雄伟壮丽的景象。其中尤以响水岩瀑布、乌茫沟瀑布最为壮观。
  毛坪村就位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山高坡陡,地形被切割得很厉害,地势高差明显,是典型的立体农业气候分布区。车子在起伏的山路上颠簸了近3个小时才进入村口,因为没有大路车子不能进村,所以只能步行。司机师傅带我去找村长,并说明来意。村长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话不多,可非常好客,让我一定要到他家吃饭。村长的家在半山腰的吊脚楼上,刚进去,屋里有点黑,可能太阳要落山了吧,环顾四周没有什么太过现代化的家具,只有一台新的电视机。村委会主任说:“你来得正是时候,村里刚通电两个多月。”村委会主任还叫了几名村干部来和我一起吃饭。通过这一天的经历,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好客。这里的规矩是,客人要连干三杯,这样才会让对方觉得已经和少数民族的父老乡亲融在了一起。酒席间,村委会主任介绍村里的大概情况——毛坪村是全省1100个一类扶贫重点村之一,也在全省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镇所辖村的行列中,全村207户住户974个村民。我住在村委会,这是海外华人援建的两层吊脚楼,屋里的摆设很简单,有两张床几个木凳,墙上挂满奖状,有先进党支部,先进团支部,楼下还有个厨房,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在这里自己做饭吃也不失为一件乐事。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饭,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相机去拍摄村里的风土人情和山水风光。村中的老乡,平时的穿着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妇女们,都在头上插着一朵花,或鲜红,或粉红,这是她们特色的饰品。只有当老乡过节举行联欢时,才能见到苗乡美丽的服饰。在拍摄了别具一格的苗寨吊脚楼之后,发现吊脚楼不仅简洁,而且还具有稳固、防潮的优点,并能节省耕地和建筑材料。苗寨吊脚楼与相关习俗形成了苗族吊脚楼建筑文化,它对于西江苗族社会文明进程和建筑科学的研究具有极为宝贵的价值。接着我又拍摄了绚烂多彩的梯田和雷公山的雪景,群山绵亘,山峰起伏,深沟浅壑,仿佛世间所有美好的色彩都覆盖在这山巅上,像是置身于仙境,美不胜收。这些都使我收获颇多。
  我对少数民族原始聚落的认知,总是存在幻想与现实的矛盾。想象中,我脑海中的少数民族原始聚落是十分遥远而神秘浪漫的,而事实上,现实中的少数民族原始聚落却是真实而单纯的。在这个黔东南著名的苗寨中,还保持着原生态的生活,而且新建的民居也在政府的鼓励下坚持着古老的建筑方法,这些使我对民族文化湮灭的担心稍稍得到平复。这里不仅是个拍摄的好地方,也是让我们的心灵回归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