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再来伤害鸟

2011-12-29候鸟不南飞

旅游纵览 2011年3期


  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
  当冬雪消融,田野里拔翠生绿,候鸟们开始向北迁徙。睡梦中惊醒的男孩目送灰鹅的飞过,割断了河塘里唯一一只剩下来的候鸟的脚索。飞过青灰优雅欧洲,飞过钢筋水泥纽约,飞过白桦在云层下闪着银光的俄罗斯,飞过红色海洋绿的湖泊,飞越白皑雪峰,从四面八方,它们来了。
  许许多多的候鸟,来自不同大陆,相聚是为了分开;它们的后代从没有预习,也不用探路,便能开始生命中的第一次远足,最后准确抵达。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纪录片《鸟的迁徙》讲述的,就是这些候鸟们一次完整的迁徙,一次伟大的飞翔。
  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鸟类,有的翱翔在高空,有的掠过水面和草原,有的栖息在悬崖峭壁……但我们还是很真切地看到它们似乎就在我们眼前,甚至一片片的羽毛都是那么的清晰可见,我们由此也不难想象拍摄人员是如何艰难地走近那些鸟类,走向大海、高空和悬崖峭壁。而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又是付出了怎么样的艰辛和努力,极地冰川的寒冷,却永远无法阻止他们对于镜头的渴望和无比的勇气。
  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除了伤病困扰和人类的残害,候鸟们都会坚持完整的迁徙。迁徙路线是候鸟在迁徙过程中使用的一条宽大通道。这上万公里的迁徙,整个队伍需要一直保持团结,需要保证领队的权威。它们一起掠过宁静的湖面,驰过金黄的麦田,飞过巍峨的高山和丛林,穿过桥洞和引水渠……向前,向前,飞往熟悉而陌生的家乡。这成千上万的鸟儿,它们之间如何彼此相认?或许因为容易散失,它们很少有朋友;又或者,它们彼此都是好朋友。
  雅克·贝汉说,候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然而为了这个承诺,或者说,更重要的,为了生存,候鸟们年复一年,无尽地往返,可是,迁徙的过程并非只是美好。
  片中,我们看到了那只折了翅膀的鸟儿,拖着病翅做最后的挣扎,终于淹没在虎视眈眈的蟹群里;我们也看到了几万只帝企鹅呆在一起,却只能看着自己的孩子被仅仅两只入侵者生生咬死吃掉。我们不能忘记那只被狂奔的马群冲散的加拿大鹅,伙伴们早已远走高飞,它的背影那么寂寞;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被豢养的野鸭,在铁笼里看到空中飞过的同类们,听到它们幸福而自由的鸣叫,那样复杂的目光。
  大自然的美好总是与残酷共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残酷都无法避免。
  当我们看到飞过城郊湖面的黑额雁们的姿态美好而自由,突然就有枪声响起来,枪声此起彼伏,一枪,又一枪,黑额雁们纷纷坠落湖面;当我们看到那只在工业区里被油污粘着,无法动弹,只能闭目待死的红胸鸭,以及那只在巨大的除草机面前无助的小鹅,是不是会感到汗颜?在跟着候鸟们飞翔的这么多时间里,我们看到这个星球几乎到处都有人类的痕迹,那些痕迹大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自诩为这个星球的主人,我们给它留下的却大多是因为贪婪而产生的无尽破坏,以及对其他同样属于这个星球的生灵的野蛮伤害。
  鸟儿们当然不管这些。就像影片主题曲所唱的那样“明天我将会飞翔,为了回到你身边”。它们则日夜兼程,只为了回到或者去往,兑现那个永恒的承诺,哪怕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一起践行承诺的行动
  时下,鸟类摄影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的表现形式,用它精彩的影像作品拉近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鸟类摄影作为一个新兴的摄影门类,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以自然界丰富的野生鸟类为题材,以记录各种鸟类生态特征与野外生存状态为主要表现形式,既能为生物学研究提供大量的科研图片资料,同时也开拓了更广阔的摄影艺术创作空间,为鸟类摄影爱好者提供施展才能的天地。鸟类摄影——正在逐渐成为我国摄影领域一个不得不提起的话题。
  我们看到,以鸟类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摄影作品,在近年重要的摄影赛中屡获大奖。一些具有专业摄影知识的观鸟者积极参与,很快就在观鸟圈内形成了一批摄影发烧友,他们从观鸟入门,边观边拍,从摄鸟的乐趣中找到艺术的享受,从不断拍出的“杰作”中发现自己新的价值。
  其实,鸟类摄影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猎奇欲望,或者为了技术上或图像上完美的照片,而是需要传达自然环境的真实,与他人分享多姿多彩的鸟类的现实状况。在人口膨胀、栖息地的破碎与掠夺、污染无处不在的工业社会,更多的摄影人在艺术的陶冶和现实的鞭策下,通过镜头再现和呼吁,让全社会来爱护野生动物,珍视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鸟网论坛中发布的《野生鸟类摄影规则》得到了众多鸟友的支持,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爱鸟人在拍摄野生鸟类的时候履行这些规则,“保护鸟类,规范行为”,每一个爱鸟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LINK
  《野生鸟类摄影规则》
  为保护鸟类,规范行为,对野生鸟类摄影规则重申如下,请各位自觉遵守。
  1.重视野生鸟类的自然生态习性,不要用人为的声音或动作诱惑和驱赶鸟类,要保证鸟类正常的觅食和休息。
  2.随时提醒自己和周围的人,要保持隐蔽和安静,不要惊吓鸟类。
  3.要了解鸟类习性,谨慎拍摄鸟巢,如遇鸟类正在孵化,应该尽快离开,避免亲鸟弃巢。
  4.拍摄鸟类育雏镜头时,对鸟巢周围环境不要做任何的损坏,拍摄者必须使用帐篷等隐藏工具。
  5.有些鸟类繁殖或育雏的信息不要太具体,更不要公开化。
  6.谨慎拍摄繁殖中的稀有鸟类,若发表稀有鸟类作品,勿透漏详细的拍摄地点。
  7.在鸟类进入繁殖期时要有选择性的贴图,育雏与巢穴的图片要求过季发表。
  8.拍摄者及其装备应该伪装、掩蔽,并与野鸟保持安全距离。
  9.维护好拍摄地环境,不随意丢弃杂物,离开时要带走所有的遗弃物。
  10.如遇受伤鸟类应及时救助;对侵扰或伤害鸟类的行为,要加以劝说或制止,严重者可报告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