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教育初期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2011-12-29孔艳

考试周刊 2011年53期

  摘 要: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不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而且是学生教育、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依据。本文就多年教学经验浅谈对“生本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与实践。
  关键词: 生本教育 班主任工作 分组 自我管理
  
  学生是一个生命体,其潜能和价值无限。“生本教育”的理念与以往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自身的感悟,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发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发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从而促进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有特色地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班级的管理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就是方法,认真理解生本教育的核心,是生本教育理念下班主任工作策略的落脚点。
  一、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学习的积极性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学生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主动学习和互助学习的动力,在生本教育初期,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主动学习和互助学习的好处,我开始就在班级张贴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学习金字塔,同时制作励志标语,让学生自我选择格言张贴于班级“我们的天地”,我也经常找一些格言、名句张贴于“老师想法”中,一周两篇励志文章张贴于班级宣传栏,让学生有选择性背诵。在“生本教育”的班级目标建设中,班主任不能把过于脱离实际的目标强加给学生,要知道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不能忽视学生在目前学习生活中的生命状态。要懂得学生总是在变化着、生长着,他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生命体验,“老师想法”是一种非强制的手段将班主任及老师想要学生做到的用感悟的,潜移默化的手段体现出来,“我们的天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成长的情境,把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引发出来,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也可以跟帖展示自己对该问题的探究。同时,班主任也可以跟踪学生的贴,发表自己的意见于“老师想法”中,是非大战,让学生自己从中获得真知。
  二、抓好班级组成,让学生自我管理
  生本教育下我的班级组成:班长、团支部书记,班干部的选举不能继续按照“师本”模式下的老师任命或同学选举再分工,而是应充分信任学生,采用自由竞选方式产生。在指定时间向全体同学作精彩的竞选演说,并回答同学、老师的提问,最后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投票选出。此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挑战意识、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这是每个班级都必须做到的,他们是负责老师、学校、学生联系的纽带。小组及其成员(班级通常分为10-13个小组,一个组4-5人)中心组成员,由各个科代表和各科冒尖的10人组成,督导组成员(负责班级各个层面工作的督导、卫生、纪律等方面)。“生本教育”的班级管理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班主任要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的愿望与要求,“沉”到学生中去。因为现代的高中生思想活跃,信息灵通,善于思考,很少盲从,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广泛听取学生意见,通过不断的师生交流,达成共识,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心组成员负责学生学习问题的解决,督导组成员负责班级督导工作,当班级出现一些问题时,要使学生能够很快找到负责人,寻求帮助。同时还要对中心组和督导组同学做好培训工作,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位。
  三、真正做好分组工作
  分组是否成功,直接关乎生本教育的实施效果的优劣。我觉得分组之前要先征求各科任老师的意见,再根据学生各学科学习的综合情况而选定人员,组成学习小组,并统一安排座位,不宜各学科各自为政。对学生学习小组长和组员的培训工作也应该让班主任统调进行。对小组的一些常规性的学习要求、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等,应该统一养成。如果各科各自为政,各搞一套,学生就会难以适应。小组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小组,就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就没有强大的班组文化、强有力的互助网。因此,我们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开放式交互学习,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很多研究都表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增强思维技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还能增强平等意识,促进相互理解,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而当学生看到同伴们的成功时,也会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大大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都体现了“以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普及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方针。我觉得刚开始搞生本时,对于生本分组小组的名字要作为重点。记得我们班生本时有些小组的名字很奇特“41码—下一战”,我当时觉得很奇怪,问了以后才知道,他们的鞋码加起来平均41码,他们要用自己的脚走过去迎接下一个战役(高考)。还有一个小组的名字是“一起去吃3+2”,当时学生的解释是3+2饼干很好吃,但每个科目都有本厚厚的资料3+2很难做,要以吃饼干的态度一起去攻克3+2这本书。要让学生去解释自己的组名,同时老师也要给予肯定和尊重,做事情时以组名来定位学生,让他们增强凝聚力,增强互助学习的动力,制定细致的评分标准,制订奖励和惩戒措施,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四、贵在持之以恒,静待花开,坚持就是胜利
  做每一件事情我们都期盼成功,但学生都有自己成长的历程,都有成熟心智的时机。成长不能拔苗助长。一两天不能见到什么效果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两个月见不到效果也是很正常的,为什么我们不给孩子以静静的关注与等待呢?让我们静静地等,就像等待一朵花的绽放,真正体验教学相长的快乐,感受生本理念下教者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2]荆志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