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图书馆建设与素质教育探析
2011-12-29徐荣梅
考试周刊 2011年53期
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和希望。这既是党中央对青年工作的时代要求,又为基础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学基础教育如何尽快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是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共同努力的问题。中学图书馆作为深受师生喜爱的重要“第二课堂”,在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成长的工作中,应该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科学定位,进一步明确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发挥好配合课程、辅助教学的作用。以新课标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提倡教师用新的方法和新的理念去引导学生,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较为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专业表现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中学图书馆的首要任务,就是满足教师对实施素质教育所需的新知识、新信息的资料需求。中学图书馆要利用自身馆藏和Internet资源为教师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要将最新的教育教学一次文献整理后及时提供给教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教育前沿动态;要做好二次文献开发工作,将精选的教育文献编成若干专辑,为教学科研提供最新的具有科研价值的教育信息。
2.发挥好扩大知识、开发智力的作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课堂上的老师教,二是课堂外的自己学。学生们的先天素质和学习基础有一定差异,教师教得再好,也难以使学生百分之百地心领神会,难以满足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求知途径和资料是图书馆应尽的职责。图书馆要因势利导,通过营造幽雅舒适的阅读环境,制订方便快捷的借阅制度,开展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广泛的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面,丰富课余生活,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充电的第二课堂。
3.发挥好独立思考、培养能力的作用。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图书馆是知识信息搜集、整理、存贮和传播的中心,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图书馆为学生服务工作的重点来抓;要主动配合学校开展活动,积极为学生提供服务,指导学生搜集资料,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要切实做好阅读指导工作,通过开设图书馆利用知识课或导读课、读书方法专题讲座、编印优秀图书推荐书目等,指导学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科学地阅读,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有效地吸收、积累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创新服务,进一步拓宽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1.开展个性化服务,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中学生因年龄、知识结构差异,阅读需求呈现出多类型、多层次的状态。例如:初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中学,阅读目标没有针对性,容易随大流跟风读书;初二年级的学生已基本适应中学生活,阅读目标相对固定;初三年级的学生升学压力大,对课外图书的需求较小,对各种类型的复习资料需求较多,等等。因此,图书馆服务不能千篇一律,必须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研究不同年级、不同个性学生的阅读特点,有目的、有选择地将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深度的书刊资料提供给不同的学生,满足学生的阅读和学习需求,拉近学生和图书馆之间的距离。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做好图书导读工作,让学生读好书。发挥优秀图书的教育作用,是中学图书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图书馆的丰富藏书,学生们往往不知道如何选择,筛选阅读;面对海量资讯,学生们往往不知道如何甄别,区别吸收。这就要求图书馆做好学生读书的导航者,对他们进行阅读指导;结合教学要求开展新书推荐、科技博览、图书评论、时事论坛和好书大家荐、读书竞赛、读书与成长等活动,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树立正确的阅读方向,使优秀的书刊成为开启学生人生之门的金钥匙。
3.开展图书情报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会读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中学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学生如果不掌握知识与方法,就犹如大海捞针,很难查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图书馆要开展图书情报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利用图书馆掌握学习技能,不断提高驾驭文献、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广泛举办图书馆知识讲座,开设图书情报知识课,在校园网上设立图书馆主页或专栏,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性质、职能。学生们一旦由老师“教会”知识到自己利用图书馆“会学”知识,就拥有了开启知识宫殿的钥匙,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会实现质的飞跃,为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中学图书馆的自身建设。
1.提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学校图书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地,只有高素质的馆员才能够提供高素质的服务。目前,多数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少,且大多数不是本专业毕业,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门业务培训,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按照素质教育对图书馆建设的新要求,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努力调配图书馆专业毕业的或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馆;要尽可能给已经在岗的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热心为师生服务的职业道德修养。
2.加大投入,丰富馆藏资源。馆藏是一个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物质基础,藏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服务工作效果。中学图书馆要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做好馆藏资源的建设工作。学校要想方设法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科学制订系统的藏书建设计划,明确符合中学图书馆的任务和读者需求的藏书体系目标。要按照思想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可读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精心选择馆藏文献,严把文献质量关,保证每一本进到图书馆的书都是精品。要在注重传统书本型馆藏资源建设的同时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合理地引进磁盘、光盘、数据库等电子馆藏资源,丰富馆藏文献的类型,满足师生们的不同需求。
3.健全制度,强化科学管理。建设一流的图书馆,既需要有一流的馆藏硬件,更需要一流的软件服务支撑。要切实提高中学图书馆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充实、完善图书馆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条例,做到有章可循,实现制度化管理。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制定图书管理人员岗位规范标准,从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实际技能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要推行精细化管理,对业务工作进行计量化,如每天上架多少书刊,有多少师生来阅读书刊,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刊,什么时间读书的人最多,等等,都有详细的统计,准确掌握业务规律,不断改进工作,努力提高服务师生的质量。
素质教育,任重道远。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应该积极探索创新,加快发展步伐,站稳素质教育这一阵地,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