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利用

2011-12-29程彦秋

考试周刊 2011年53期

  摘 要: 多媒体集文、图、像、声、动画于一体,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为使多媒体的利用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作者从拓延时空、改变“形体”大小、变更速度快慢、抽象与具体互补、建构知识网络几个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 物理 课堂教学 多媒体 有效利用
  
  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教师怎样准备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呢?我以多媒体在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利用作为切入口,进行了积极探索,探索的关键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利用多媒体拓延时空
  如通过组织观看“原子能”或“登月”的教学电影,使学生能够“参观”原子反应堆,观察月球表面的探索。又如国内外的高能电子加速器、对金星、火星等的探索、国外的先进技术或有危险性不适合于课堂实验演示的实验(如原子弹、氢弹的核聚变等),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跨越时空,完整安全地呈现在学生观察的屏幕上。
  二、利用多媒体“改变”形体的大小
  中学物理研究的对象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原子电子,都是学生不能直接感知的,因而学习起来有困难。借助多媒体我们可以将宏观的天体微观化,在多媒体上模拟其运行过程;也可以将微观的原子、电子宏观化,在多媒体上模拟其运动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理解。如在“分子运动论”一节中,由于分子属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可利用多媒体资源设计以下两组动画:①铜块一分为二,无限分割,铜分子模型由小到大地呈现在大屏幕上;②水滴越分越小,水分子模型又一次呈现在学生面前。又如,在“温度计”一节的教学中,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变化小,一般温度计的体积也较小,用常见的温度计演示实验时,学生对液柱的升降、刻度的示数不易看清。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温度计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变更速度快慢
  很多物理运动过程瞬间发生、稍纵即逝,学生很难细致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多媒体动画技术能很好地重现某些物理现象,且可按需要随时进行控制,或化快速为慢速,或暂停,使实验现象清楚、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比如,两个小球的碰撞过程分析,对初学的学生来讲是难以分析清楚的,原因就是球的碰撞vvKQpHAJQiF8dKwsf8Ch0tTAlUWxXYWEP4HHuszlDKI=过程太快,但是用多媒体将球碰撞运动过程用“慢镜头”模拟出来,则学生很容易理解碰撞过程经历的各个阶段。又如在学习“分子运动”时,其实容器内两种不同液体的分子扩散往往要好几天才能完成,而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通过拍摄剪辑成教学片的方式,使学生在短短几分钟内看完扩散运动的全过程。
  四、利用多媒体使抽象与具体互补
  中学物理中有许多概念或过程是比较抽象的,以往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和板书呈现信息,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听得厌烦,教学效果差。利用多媒体呈现,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应用多媒体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演示使同学们对分力与合力的大小、方向、关系一目了然。又如人们常常用一些平面的图像来描述简谐振动、横波和纵波的动态变化,晶体的空间点阵结构,等等。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往往因图形的复杂、易变化而遇到困难。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这些活动以立体形象的活动形式呈现出来。有些物理现象是人眼观察不到的,如电流、电磁场的传播、电磁感应等都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模拟功能,将这些“无形”的动态的物理现象变为“有形”呈现出来。
  五、利用多媒体建构知识网络
  多媒体课件容纳了大量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把知识横向或纵向网络化,它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达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利用超文本可以把概念结构和相关案例组织起来,形成“纵横交叉形”概念图,通过这一概念图能访问某一既定概念结构的大量案例。学生能够同时看到一系列的概念应用,而不是依赖零散地碰上能反映概念不同应用的真实案例。因此,很容易看到概念的变化。这样呈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交互作用更有效。
  尽管多媒体有许许多多的优越性,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还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所以为提高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我们还应注意:
  1.使用多媒体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教学实际,周密安排,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使用多媒体也不是用得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任务是中心,防止“喧宾夺主”。
  2.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不能太大,千万不能通过节约学生思维活动的时间来扩大教学容量。要做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重。如果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容量大、呈现快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全部由计算机包办代替,就会使学生没有停顿的思考时间,记忆暂留时间太短,就会导致刺激不够强烈,印象不够清晰。这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学习障碍,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不利于学生思考、学习,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3.多媒体不能代替老师,因为它不能代替人际互动,不能代替主体参与学习,应将多媒体置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合理空间。
  4.多媒体不能代替板书,更不能搞成教材搬家和黑板搬家,从调查看出,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重点的概念、定理、定律,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的同时,在黑板上再加以板书,效果会更好。
  5.多媒体不能代替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在实验课上,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验完毕后,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再现功能把学生的实验过程回放一下,让学生看后找到自己实验的不足,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各种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优化组合,合理分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促其形成传递教学信息的总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