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外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
2011-12-29卢冰峰
考试周刊 2011年53期
摘 要: 传统的英语课堂是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讲课。这种课堂既有其优越之处,也不难看出其不足之处。因此,为了取长补短,英语课外活动课的开展就显得非常必要。但是,各地的英语课外活动课的开展却相对滞后,不能适应现代英语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此,作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开展了英语课外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 中学英语 课外活动课 探索与实践
国家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来。
一、大屯矿区教育教学的背景及教学现状
大屯矿区的中小学教育在2007年以前是隶属于中煤大屯煤电公司的,但教育却与上海挂钩,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全部使用上海教材,老师和学生都只跟上海有关系。从2007年年底到2008年年初,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大屯矿区的教育就从企业办学的模式转型到地方政府办学的模式。因此,现在大屯矿区的教育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政府。
目前,大屯矿区的小学全部使用了江苏教材,而初中和高中也将在六年之后全部使用江苏教材。在这个转型的过渡期内,大屯矿区的教育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由于原来使用上海教材,所以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都还没有完全从原有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特别是课外活动课的开展更是相对滞后。为了适应现代英语教育教学的需求,课外活动课也就提上了教育教学的日程。
二、课外活动课堂的提出
传统的英语课堂一般仅局限于学生在教室里聆听老师的授课,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相比之下,一些英语老师开展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却非常高,师生有说有笑,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明显提高。看到这种情况,作为英语组长的我深受启发,立即着手探索与实践这种备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英语课外活动。
三、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
1.内容要有趣味性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确定英语课外活动的内容具有趣味性。如果内容不能够吸引学生,那么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就不会很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外活动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就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寻找,要用换位思考的角度去把握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样所选取的教学内容才不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比如,我们在学完了“Trees Are Our Friends”(《树木是我们的朋友》)这一课之后,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因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一般认为,只有人与人之间才会成为朋友,怎么树木与人也会成为朋友呢?带着这个好奇,我们在课外活动课上就展示了大量的数据与图片,树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抵御风沙、建造房屋、制成家具等。同时我在网上还下载了一些破坏树木以后,人类环境恶化的图片,同学们都深受教育,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知识比老师单纯地在课堂上讲解生动有趣得多,学生们都喜欢这样有趣的课堂。
2.对象要有层次性
开展英语活动课的对象既要全面,更要有层次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全体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授课内容上会有所区别。比如对于优秀学生,我们侧重采用的是知识性和拓展性相结合;对于中等生,我们主要采用知识性和提高性c35160a2fe00f19ad7e817d154d1983b相结合;对于学困生,我们则采用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学校的每个年级都是12个教学班,在英语课外活动课上,我们把全体老师按照年级划分,每个老师分别负责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辅导,这样学生所收到的教育就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比如我所在的年级是初二年级,我们就把这12个班级里的优秀学生分在一组,中等生分在一组,学困生又分在一组,各组学生在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课时不在一块,这样各组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有自卑感,基本上都在一个起跑线上。
3.形式要有多样性
英语课外活动课不是单纯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最后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在英语活动课上,我们主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比如游戏法、表演法、辩论赛法、演讲法、讲故事法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举两个例子。
游戏法: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成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喜欢在游戏中表现自己。在把游戏纳入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把做游戏的兴趣引导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推动力。在游戏中他们的情绪始终高涨,游戏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对英语句子或文章的理解,还能促使学生多说英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游戏的种类很多,有猜一猜、听和做、听音画画、接词、对歌、绕口令等。
表演法:
我们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都会安排学生把课文内容编排成小品的形式要求学生表演出来。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的表演不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于是我们的英语课外活动课堂就成了学生们尽情表演的舞台。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三五人一组,每人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积极性也就自然高了。
4.过程要有互动性
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教师一味地在上面讲解,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参与者。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在活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互动,特别是要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比如我们在学完了“Computer”(电脑)这一单元的课文之后,我们就在课外活动课上展开了大讨论——网络对我们中学生的利与弊。全班同学自动分成了两组,一组同学认为利大于弊,另一组同学则认为弊大于利。后来我干脆就把这节活动课变成了一场辩论赛,我在辩论赛中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学生们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争论十分激烈。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说,互动非常多,老师基本上就是偶尔插上几句话,只是老师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指出:网络对我们中学生是一把“双刃剑”,既要让它为我们学习所用,又不能沉溺网络游戏。最后这节课外活动课取得了令老师和学生及学生家长都满意的效果。
5.结果要有实效性
英语课外活动课的目的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巩固运用已有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每一节英语课外活动课,学生都要有所收获,取得一定的实际效果。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和其他几个英语老师曾带领一部分学生参观了世博园。期间,许多学生是第一次来上海,人生地不熟,因此我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用英语来问路。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非常流利地用英语来跟外国人交流、问路,学生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回家之后纷纷写了体会和感受,其中最多的就是写用英语外国人交流这件事给他们带来的兴奋。由此可见,英语课外活动课给学生带来的效果是非常良好的。
四、感受和体会
实践证明:创建课外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对于中学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1.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老师始终是组织者,学生始终是实践者;老师的着眼点始终是学生,而不单是知识的本身;教学目标主要使放在培养人,发展人的基础上,而不单是放在传授知识、掌握知识上,这样做确保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活动和运用中学会英语,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好外语的信心。
2.在活动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突出,活动课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做到学与用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他在内容选择上更有灵活性,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当然,要真正实现把中学英语活动课教学搞好绝非一件易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寻求更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