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即时评
2011-12-29张小伟
考试周刊 2011年53期
语文是有魅力的。语文的魅力首先来自于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指出:“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于永正老师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阅读的大师,他对于“读”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语文教学抓住一个‘读’字什么都有了,离开一个‘读’字什么都没有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高朗读水平呢?除了方法的指导外,对学生朗读的即时评价也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科学、睿智、灵动的即时评价能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朗读氛围,能在不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同时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让即时评价充满赞赏
美国著名作家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儿童尤其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赏的眼神,默许的点头,竖起的拇指,能使孩子们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上进心。由于低年级新教材识字量大,课文篇幅、语句都显长,加上一些孩子认字慢、遗忘快,也可能学前教育不充分或家里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因此,一些孩子一开始朗读就出现困难,部分孩子甚至惧怕朗读,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从这些孩子的发展出发,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一次,听贾志敏老师上《给予树》,检查读书时,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又基础不好的孩子。孩子畏畏缩缩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添字、掉字。贾老师没有放弃,不断提醒鼓励:“不要紧,当那么多人的面读错是正常的。”“这一遍比上一遍好多了,再读一遍会更棒!”“好极了,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三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其他孩子都认为他读得很糟,可贾老师却竖起大拇指说:“你们没有发现么,这位小朋友不怕困难,反复了三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的一个孩子!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贾老师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换个角度变贬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同时对学生又是一种鼓励。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二、让即时评价巧妙机智
低年级的孩子,语感还在培养形成阶段,在朗读中出现一些小错误,如漏个字、加个字都很正常。可是,如果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教师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如果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于是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更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同样也是不可取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一位老师上《咏华山》,请一学生通过读来表现华山的高。该生读得不够好,老师便说:“通过你的读,老师并没有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我只看到了一个小土坡!应该怎么读呢?”该生顿悟,再读,大有进步,老师评道:“啊,好高的山呀!我仿佛看到了山腰间飘着的朵朵白云!”然后特意把最能表现华山高的语句照着学生的样子重新朗读一次,既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上是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三、让即时评价多元生动
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此,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朗读评价的主体,课堂上既可以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可以有学生间的互相评价,还可以有学生的自我评价。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要让他说说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朗读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还可以让学生下位找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方式,最后都要让评价者给被评价者做出合理的解释,指出其优劣,说出其理由。这样,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或者让学生互相评价,但这些大都停留在正音、感受等浅表层面,诸如“读得不熟练”、“读得没有感情”、“读得很有感情”……评语缺少变化、针对性差,未能深入语言的内核,如果堂堂语文课都采用,这对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没有好处。我在教学《小动物过冬》时,一个孩子朗读小燕子的话非常出色,但是评价时孩子们总是那几句:“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于是,我换个角度问:“你觉得小燕子的话应该怎么读呢?”这时孩子们细细道来,如:“小燕子是大姐姐,说话比较和气。”“小燕子是用商量的语气对青蛙和蜜蜂说的,很有礼貌。”“她好像不是在读书,就像是在跟小青蛙和小蜜蜂聊天一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该生神情、动作、语气等作了细致、具体、形象的评价。此时,再让学生模仿他人朗读,就不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体会。
当然,我们所进行的课堂朗读评价,其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而主要是诊断、激励和改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