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改的现状调查与施行方略
2011-12-29王东呈
考试周刊 2011年53期
摘 要: 高校艺体类专业自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存在学生考试分数过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分级教学模式运用不当、视听说课程自主学习效果不理想、教材难度和内容不适合、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贫乏等诸多弊端。根据艺体类学生的思维模式、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应分别对听说课和读写课进行分级教学,并加强课堂多元素的运用,活化艺体专业英语知识和术语的学习。
关键词: 艺体专业 大学英语教改 现状调查 施行方略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对改善艺体类学生的教学环境、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河北省某高校艺体专业英语学习状况为例,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在短期内相对扩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阅读水平。然而不可避免的是,艺体类学生的生源复杂,英语基础薄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词汇量悬殊,从而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课堂定位无从把握。按照入学时的英语总分进行分级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英语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可能读写能力较弱,而读写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听说能力较弱。而且在视听说课程的自主学习期间,学生兴趣不高、主动性低、学习效果很差,此现象的一直存在为现行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顺应艺体专业的特色,合理评估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按实际能力进行分级教学,取消艺体生视听说课的自主学习,代之以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多元素形式的渗透,从而提高艺体生英语学习的动力,改善学习效果。
二、艺体类学生英语教学现状
为了调查学生的英语真实水平,我运用“零压力英语摸底测试法”(以下简称“零压法”),分别对河北省一所普通高校2005级、2007级和2009级三届艺体类本科学生在入校一年后进行英语测试。“零压法”杜绝了学生作弊的恶习,真实考查了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通过对成绩进行分析,发现该校艺体类学生自从2009年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总体平均成绩比在传统教学下的2005级和2007级英语成绩略有提高,分数极差相对缩小,说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艺体专业英语教学的效益。然而“零压法”测试结果同时表明艺体专业学生对英语基础词汇、语法、句法的掌握情况不佳,部分学生的基础几近为“零”。对听力能力和读写能力的测验分数进行对比发现,听力和读写的分数高低并非成平行走势,部分学生听力分数很高但读写分数很低,而部分学生读写分数很高听力能力却很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点不同,部分人喜欢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部分人喜欢应试能力的培养,这就给大学英语教改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提出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8),这一主张对课堂内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是从2009级和2010级艺体类本科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化自主学习情况来,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律性,自学期间出现缺课、迟到、网络聊天、玩游戏等无视英语学习的现象。学习任务完成的效度不足,一些学生从网上找到问题答案复制到学习平台,然后占用学校计算机资源玩游戏,下载电影,浏览不良图片信息,等等。由于艺体类学生人数众多,监管力度不够,大学英语教改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对于艺体专业的学生来说已经产生了负面效果。
三、艺体专业开展大学英语教改的方略
1.师资力量的建设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发现,高校英语教师大多不注重课堂的活跃性,英语教学呆板无味,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明显不足,并且英语教师仅仅擅长英语文学类的教学,而对艺术体育等学科的了解很薄弱,尤其对艺体类专业性词汇、术语、背景、内含等没有深入的学习。因此加强高校英语教师的业务能力,使英语教师再进修一门专业课程,形成一个多元化综合型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势在必行。英语教师可采取学历进修、学者访问、学术交流、广泛阅读和自学等多种途径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加以修炼。在此基础上加强师生互动,认真听取学生意见,了解学生价值取向和兴趣所在,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取向认真组织课堂活动。把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纳入每堂课的教学,加强英语教学的连贯性和反复性,并切实做到按照教师自身素质和专长领域进行师资配备。
2.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应用
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合理应用对提高艺体类学生习得英语知识的速度和广度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化信息的传递增加了师生互动,活化了课堂教学。根据从虔(2011)的归纳,网络化教学平台能够提高自主性、扩大互动性、增强针对性、促进高效性、加深研究性(从虔,2011:164—165),因此对于网络平台的设计应遵循开放性、交互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任运忠,2008:27—30)。对于艺体类学生来说,应加强监管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并且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师布置学习任务,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开拓思维、认真辨析。并让学生课下搜索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出来,鼓励学生多加入形、音、色等素材使问题的展示丰富多彩,尤其对艺术类学生的课堂更应加入音乐和绘画的元素,在体育课堂加入动作展示等内容,使枯燥的专业英语学习变成多元化、立体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认识问题、搜集材料、论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领悟、理解、记忆、应用、反馈、习得的最终目的。
3.分级教学模式的合理化
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1),分级教学模式作为当今英语教学中值得肯定的一种分班模式为大学英语的顺利开展、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师资源的配置、授课语言和内容难度的把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行分级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生入学时英语总分成绩进行模糊分级,按分数高低大体分成三类:预备级、一级和二级。在对全体本科学生分级的调查中发现,艺体类的学生几乎没有被分入二级水平的,大部分艺体生都被分入预备级,少数被分入一级水平同其他专业的学生共同进行视听说和读写课程的学习。在一级水平的这部分艺体生英语水平其实和其他专业的本科生差距很大,其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均和其他专业学生产生格格不入的尴尬境况。并且艺体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较强,但读写能力和词汇量水平很弱。因此大杂烩式的分级模式并不适应艺体专业学生的学习。只有按照学生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分别进行分级教学,并将艺体类学生从全校本科生中分离出来独立分级,才可能解决当前相关的诸多问题。
4.对艺体生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思考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1)。因此加强艺体专业英语能力的训练应将主要奋斗目标放在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上,同时加强词汇量的积累,稳步提高读写水平。Bachman(1990)认为,语言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个部分组成。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加强具体语言知识的训练,培养运用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然后将语言知识通过话语模仿、对话练习、话剧表演、自我展示、人前演讲等活动渗透到学生的思维意识里。由于艺体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很大,在各类词汇记忆方法中,联想法和形象化记单词对艺体类学生极其有效,加上课堂内多元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强化、反复、趣味性记忆,可达到活学活用的目标。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艺体类学生的英语水平调查和分析,发现艺体类学生存在整体基础薄弱、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等困境,现行分级教学模式无法适应艺体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高校应在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分级教学模式合理化的基础上,活化艺体学生的英语学习,使其摆脱枯燥无味的学习境况,真正将英语的知识渗透到思维和意识里,从而提高艺体生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从虔.网络教学平台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1,(3):164-165.
[3]任运忠.基于课堂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设计[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7-30.
[4]Bachman,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