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隐忧因素背后的教育环境思考

2011-12-29王立新

考试周刊 2011年54期

  摘 要: 近几年,校园中出现一些令家长、老师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因素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各方面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校园隐忧因素 教育环境 教育思考
  
  近几年,校园中出现一些令家长、老师担忧的安全等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情商教育,排除校园隐忧因素。
  造成种种不良现象在校园滋生究竟是谁的责任呢?我认为应该从几方面加以分析,因为这不仅仅是学校、家庭或社会某一个方面的原因。
  一
  1.家庭方面。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有的家长溺爱子女;有的家长因工作忙而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关爱;有的家长因双方离异而忽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有的家长不注重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的知识与方法,与孩子缺少交流沟通,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有的家长怕孩子受欺负,还专门教育孩子如何打人;有的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甚至到老师面前为孩子开脱……所有这些不当的行为方式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阴影,比如孤僻、自私、粗暴、缺乏沟通技巧、不会关爱他人等,都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态度和行事准则,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2.学校方面。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好的导航员,很多学校采取各种德育方法,比如开班会、搞活动、社会实践等,来提升学生的素质。可是也有极个别学校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忽视法制教育,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即使设立了相应的课程,也很少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流于形式,应付了事。或者虽然很重视德育教育,但是没有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仍然采用老一套的教育观念和方式。还有极个别的教育者对教育事业不负责任,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是及时纠正指导,解开学生的心结,而是冷嘲热讽、横加指责,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这使即将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本不应该失去的受教育的机会。
  3.社会环境。诸如小说、戏曲、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尤其电脑网络文化等社会文化产品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面对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一些媒体不注意引导,打着“翔实报道”的招牌,大肆渲染暴力和色情;一些影视文学作品一味“纪实”黑社会、婚外情等;一些玩具厂商制造各种机械暴力玩具,以获取暴利。在校学生还没有形成客观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很容易被这种环境所同化。
  4.学生心理。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有一种叛逆心理,这种心理使他们对外界事物感到反感厌倦,但他们缺乏必要的情商教育,还没有掌握完善的沟通技巧,也不能及时得到外界的情感支持,又无法改变外界的事物,就会简单地想到用武力来解决,做出一些伤害他人或自我伤害的行为[1]。所以说,一个人的心理因素,是影响他走什么路的关键。
  二
  校园不良事件是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合作起来,共同解决,而不是互相推诿,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首先,从家庭方面来说,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职能。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典范。家长要有良好的习惯、文雅的言谈举止,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影响,给孩子创造一个纯净的生活环境。比如家长在家里不是邀人打牌,而是看看书、养养花,多和孩子谈谈理想,及时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困惑,使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内心体会到温暖。昔日有“孟母三迁”,现在的家长虽然不必非得这么做,但是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他学习的环境。
  其次,从学校方面来说,教育者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要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变化,适应学生变化着的观念,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使学生有积极向上的追求,让学生在一个能够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学习环境中成长[2]。学校还要建立校园防范安全体系,包括警校间的密切联系、学校里的专职安全保卫队伍、课间的巡查制度等。
  再次,从社会方面来说,每个人都应该加强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心。媒体应多报道一些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故事,让学生有模仿学习的榜样;政府管理方面加强对网吧等场所的管理,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维持校园良好教学秩序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巡逻力度,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最后,从学生自身来说,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体会出长辈的辛苦付出,更好地理解长辈身上的优点、长处,取长补短,学会自强自立,加强自身修养。还要遵纪守法,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素质。同学间有了矛盾不能冲动,遭遇暴力侵害时不要深默,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征求家长、老师的支持和指导。
  让我们共同努力,倡导平等、公正、关爱、和谐的思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人文化的校园教育,文明的社会风气,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四者合一,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不安全因素,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志仁,赵欣荣,沈涌.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情商教育.卫生职业教育,2010,(3).
  [2]韩克亮,何心琳.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方法之我见.中国教育理论杂志,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