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一学生生物学习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1-12-29石慧

考试周刊 2011年54期

  摘 要: 本文作者汇集了在初一教学时发现的生物课上常见的几点问题,并根据自身经验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一生物学习 问题 对策
  
  我曾经教了三年初一,这让我对初一学生的了解大大增加。然而在教学中也发现了初一学生学生物时几点不容乐观的问题。
  1.错别字较多
  三年批改作业下来,第一个令我瞠目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错别字太多。我曾做过一份对学生作业常见错别字的记录,倒也颇有些内容。如:镜臂写成镜“壁”;液泡写成“叶”泡;酒精灯写成“洒”精灯;胆囊写成胆“襄”。
  另外,还有一些错字,比如思考的“考”右下角写成了“与”,贮存的“贮”多了一横,机械的“械”少了一撇,小肠绒毛的“绒”多了一竖,“氮”字少了一个火,“磷”、“钾”更是换了偏旁。至于“阑尾”、“龋齿”、“粗准焦螺旋”、“臼齿”干脆不会写,“氧气”更是有多种写法,气字头底下加什么的都有:米、炎、火、亥,连人民币符号都上去了。
  去年改试卷时见一题,问“连接胎儿与母体的是?摇?摇”(脐带),答案上却赫然是“胶带”二字,一时令众人绝倒。
  仅在初一上半学期就出现如此多的错别字,而且写错字的人还为数不少,针对如此令人尴尬的现状,虽然我不是语文老师,但也有必要对祖国下一代的文字功底负责,至少,生物学科涉及的常用字和常见名词可不能写错。于是,在课堂上我搞起了必要的文字训练。刚接触一个新名词时,就像上语文一样,要让他们知道这个名词的正确读音、写法(为了保证正确,必须事先到字典上求证),同时提醒注意它的偏旁,以后有机会遇到它也提醒提醒。这种提醒在以后往往作为一个小问题出现,用不了几秒钟,收获却很大。几次下来,容易写错的学生自然就记住了。
  2.作业喜欢抄答案
  苏教版新编生物课本有配套的生物实验报告册一本,后有答案。有些偷懒的学生就看也不看地往上抄,使作为老师的我的批改速度从此大大加快——标准答案嘛。有时粗心的学生看走了眼,抄错了行,结果不是文不对题,就是驴唇不对马嘴闹出大笑话。举个例子,有一道题:“显微镜目镜放大倍数是6倍,物镜放大倍数是15倍,问物像放大倍数为多少?”答案应为15×6=90(倍)。可是有几个同学的答案却是2.90(15×6)倍。前面是2.90,括号里的数算来又等于90,这答案本身就是矛盾的,到底怎么回事?翻到书后答案一看,恍然大悟:这题的题号是2,答案是90,这些学生把题号也写上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检查时就总是要问个“为什么”。“为什么?”可以提在上课时,也可以提在复习时或给时间做作业时。生物题目一般也就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填图题、分析说明题几大类。填空题倒也罢了,注意错别字即可。有些考概念、功能的选择题,无法问为什么,却可带出其他知识点让学生思考。有些选择题不属概念型的,四个答案都有可能,这时学生站起来回答选D,就得问问他这题为什么选D。要回答为什么,自然就必须先把它搞明白,无论是自己想明白的还是看了答案后想明白的。只要懂了,目的就达到了。分析说明题是我最喜欢让学生做的,而且有时还把题目略作改动,增加类型,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经常这样做题目,有些爱偷懒的学生就被我这个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坏”老师逼得不得不开动脑筋了。
  3.回答问题只知念书
  这个毛病在第一节课时我就发现了。有的同学发言积极,但被喊起来后却兴致勃勃地拿起课本念了起来。长篇大论念下来,虽然正确答案在里面,但重点不突出又浪费时间,叫人扫兴。对于这种现象,我一般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必须先找答案,再快速阅读一遍,总结出要点,再说出来,可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找重点能力、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另一种是上课开小差被提问时在同学的指点下火速找到答案所在处,也来不及看就匆匆念出给老师听以作塞责,而自己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时,我往往要求学生放下课本抬起头看着我把意思再说一遍,这时的重复往往能让原本心不在焉的同学切实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其实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还不只这三点,篇幅所限,不再多述。初一学生刚升入中学,对中学的一切都倍感新鲜而想学习,就像一张洁白的纸正待涂上颜色。这时如果不管不问任由其抄书抄答案回答问题读书,一部分学生就会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养成不求甚解的坏习惯。那么对于其以后的学习尤其是以理解、融会贯通为主的理科知识时就很不容易适应。而且,脑子越用越灵,如果长期只依靠正确答案和只靠背书来学习,那只能是死学、苦学,和提倡的愉快教育更是相去甚远。生物教学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为他们以后学习更深的文理科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