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理论与实践

2011-12-29申俊利

考试周刊 2011年39期

  摘 要: 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活化教材,是快速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捷径。
  关键词: 生活化 语文阅读教学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课后拓展
  
  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教学不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演讲家,而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与他人交流的人,因而语文阅读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阅读活动与生活联系紧密,阅读材料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是阅读的天地和资源,阅读是生活的外延。要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阅读与生活的关系,尽力丰富学生生活,开阔阅读背景、拓展阅读量,以构建“阅读与生活”之间互为联系、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前预习生活化
  大多教师都很注重课前预习,但往往停留在字词句的掌握理解上,如,抄写生字2遍,回答课后问题,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千篇一律,使学生乏而无味。阅读教学生活化提倡课前预习应根据课文结合生活实践来进行。如学《说茶》,我们可布置以下预习作业供学生选择: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录音;上网查找你了解多少茶文化;谈谈“饮茶”与“品茶”有何不同?中国有多少名茶;动手泡一杯茶,献给家人品;找一种茶具,说说它的样子。
  二、课堂学习生活化
  在课堂学习中,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独立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我们可捕捉“生活现象”,让学生感悟。即结合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如:《藕断丝连》这个词的理解,可让学生想想生活中的藕掰断后是怎样的,再联系理解藕断丝连的意思。同时,我们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即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生活情境”,以景生情,体验领悟,让学生走进“生活天地”,应用语文是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更高境界。教师应结合一些生动活泼的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天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1.朗读训练生活化。如《第一场雪》在朗读训练时,可采用鼓动性的话语、竞读、评读、帮读、陪读等多种形式,从而不仅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让自己与作者做心灵的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体会、想象、思考,活生生地显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而且将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优美境界的体会融为一体,将各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切实落实在每一位学生身上。
  2.词义理解生活化。有些字词必须运用工具书规范地掌握字义、词义,从而达到正确运用的目的。大多数词语的理解,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应用,效果更好。比如《可爱的小蜜蜂》中的“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一句中的“计较”,字典中的意思是“计算比较”、“争论”等,在学习时,我没有让学生查字典,而是让学生想想说说日常生活中,你碰见过或见到过哪些人,哪些事是在“计较”的?学生略一思索后,举出了很多例子。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图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完全可以迁移旧知识,联系生活去内化新课文、新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的背景和例子,为学生准确地运用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句段品析生活化。如《威尼斯的小艇》中“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中,老师提出:如果你是船夫,你怎样招揽顾客来坐你的船呢?请大家在小组讨论时,把自己的主意说出来。如何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并领悟这句话,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着力点。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先让学生以威尼斯小艇船夫的身份讨论并汇报怎样招揽顾客来坐船,然后让其他学生以顾客的身份向刚才汇报招揽顾客方法的“船夫”提问。学生无论是汇报,还是提问、回答,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然后加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整个教学片断,充满了感性,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感受、想象、情感,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完善人格,关注生存方式,得到和谐的发展。
  4.练习设计生活化。即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来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