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形色色的古玩价格

2011-12-29元尚

北京纪事 2011年5期

  古玩市场上的价格,往往让人有扑朔迷离的感觉。一天一个价,一会儿一个价的情况并非少见。有时人们为了等某一个价位,结果反而错过即将到手的好东西。我和古玩市场打了十几年的交道,仔细分析起来,其实古玩市场上的价格还是有一个规律可寻的。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古玩价位。
  
  极难得的“交行价”
  无论哪种商品,在市场上都有底价。对于古玩价格而言,与其他商品最大的不同,一个是它的市价不透明,或者不怎么透明,甚至就是透明出来的价格,也可能与真正的售价偏离得很远。玩收藏的人,都梦想着捡漏。10年前,甚至20年前,遍地是漏,少有人捡。捡漏培养起了很大一批当代收藏家,也培养起了一大批当代古玩商。眼下这漏,在市场见不着了。其实不是没有,您只要能以底价拿到东西,您就捡了漏了。
  不过这个底价,以前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从前古玩商这行,互相拆台的多,大多数也玩价格战。所以你只要肯在市场里面转悠,总能碰上便宜到底价的玩意儿。玩家子段三说,他以前就常遇上这种古玩商互相拆台的事情,“碰上这种情况,真是喜忧参半。碰上好的时候,还真能在脚脖子价上再来一刀;碰上差的时候,真能让你错过好东西。”有一回,他看好了一件清中期的青花棒槌瓶。价都讲好了,段三跟店家说回来拿货。转到另一哥们儿那儿,把刚才看的棒槌瓶说了说,那哥们儿一开口就说:“段三,那东西贵了。”段三说不怕,贵点贵点。那哥们儿又说:“那东西,好多行里的人都说看不好。”段三听了这话,还就信了。回去拿东西的时候,说什么也得让对方降点再降点。他言明听说这东西有疑问,否则就不要了。最后算是比当时行里买东西的价格还便宜拿下了。这是行里掐架,玩家捡漏。堵心的事儿也不是没有,好几次都是段三看好又是心仪已久的玩意儿,就因为行里的哥们儿这么一闹,失之交臂了,至今还悔得不得了。
  他碰上过一件明代雕人物山水竹笔筒,品相包浆俱佳,是在一家新开业的古玩店里面遇上的。店主人说是老的,不知道何时之物。段三觉得到明了,最损也是清初的玩意儿。可是一行里面的哥们儿非跟他嘀咕说,那东西老的不假,就是太宰人啦,“要咱哥们儿,一千就给你。”这人说过两天去上货,里面有一只明代竹笔筒,雕工比他看见的“要强百倍”,说好一千就给。段三这人有个毛病,谁的话都可以不听,但是哥们儿的话,他听。不听其实吃不了多大亏,这回听了,那哥们儿就愣没给他上来那么好的玩意儿,拿出来的就是一破笔筒,老的不假,顶多也就是解放前的。还什么雕工,段三说了,“哥们儿,那也叫雕工?”再返回去,明代那玩意儿早没了。如今虽然没有这事儿了,可是行里的人都互相捧着卖,想捡便宜都难。
  但是这行里也不是没有底价,在行里有一种价格叫“交行价”,也叫行里拿货的价,它是一种业内熟人之间拿货的价格。这种价格对于出让方来说,通常利润都很低,碰上了铁哥们儿甚至没有利润,或者干脆就是赔本的,这种价格只有业内“抓货”的熟人才能享受。我问过,熟人好说,是不是行内抓货的“您怎么知道?”有位祖上就做古玩生意的老王,告诉我说,这路人一进门就能看出来。我说您也跟我说个一二三。老王说:“这跟买东西一样,靠的是眼力,看不出这个来,以后就不好做。”老王分析说,为什么有这个价,原因就在于古玩商的个人客户不同,“在我这儿,可能我没有需要它的客人,东西再好,怎么着也卖不出去,给你,你正好有喜欢的客人,也许能卖一个好价钱。”所以这交行价可以让大家双赢甚至多赢,“这回我给了你,下次上你那儿去拿货,你还能给我出高价吗?”
  古玩市场上同行串货是自古就有的事,这个“交行价”,也可以说是行里面的一个惯例。这和古玩市场上的生意圈不对称有关,一件东西在张三手里可能一年也卖不出,而到了李四手里可能立马就有人高价买走。古玩卖的是一个喜欢价,没人喜欢,再好的东西也卖不出个好价钱。所以张三不能一根筋地就想自己赚钱,而李四也不会只一个劲儿地自己挣钱而不管张三。还听说这种行里面抓货的,一旦真的赚了钱,也会拿出一些作回报给出货的一方。这个价位上的东西,增值最快,算是短平快的项目。如果一般玩家能够拿到这个价格的东西,其增值的幅度最大。不过对于古玩市场上的卖家来说,谁是串货的,谁是买东西的,谁是玩家,谁是逛摊的,都能一眼就看出来。投资收藏古玩,想得到这个价,不是一般不易,而是几乎没有可能。
  
  给朋友的“朋友价”
  第二种类型的价格是“朋友价”,也就是朋友之间的交情价。这是古玩市场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价格,它没有规律,无法预测。比如你如何与古玩商成为朋友,按照一般方法,几乎很难做成可以拿到“朋友价”的朋友。对于古玩商来说,什么是朋友?一是经常光顾自己商店的顾客,二是投脾气的人,三是同行中的熟人,四是某些管理市场的人士,甚至某些一见钟情的人等等,都有可能以朋友价拿到其喜欢的古玩。
  朋友是不能一一列举的。对于朋友价,一般来说是没有多少砍价余地的,甚至根本就无法砍价。朋友价有一种比较规范的表述方式,当一个朋友看好一件东西的时候,主人总会说:“这是给您的价。”
  香港古玩商老马是我的熟人,有一次去他那儿闲聊天,碰上一个小伙子来店里面,看上一块清末的白玉牌子。牌子上松鹤图案,品相极佳,包浆甚好。那小伙子问价,老马说5万。小伙子拿着那块玉牌,那叫一个爱不释手。老马连理都不理他,小伙子问能不能便宜点儿,老马说这已经公平价了。小伙子依依不舍地放回了玉牌,走了。我以为他真走了。老马偷偷跟我说,那人手里顶多就5万,“一会儿还得回来。”还真不假,半个小时不到,那小伙子真回来了,问便宜点吧,“我真想要。”老马说:“四万五。”小伙子说:“三万五吧。”老马说:“你没看见我这儿有记者采访吗?低于三万八不卖。”小伙子像离别情人似的走了。这回,他没再回来。
  后来和老马说起这玉牌到底能卖多少钱时,他告诉我说,那小子走了半个来月,有一朋友看上那松鹤玉牌了,三万就卖了。我问咋卖那么便宜,“你不是三万八,少一个子儿不卖吗?”老马说三万是朋友价,卖三万“已经赚万来块了。”原来玉牌老马两万上的。我纳闷,前边那小伙子给三万五,他不卖,这回给朋友,倒一下少赚了五千。老马说不是这么个理儿。
  他说什么叫朋友价?就比如这哥们儿,买了老马好几年的古玩了。“不说别的,光从人家那赚的钱,早就肥肥的了。没有朋友养着,哪有今天呀?反正卖他还赚着,自己少赚点,朋友高兴了,再给你带两个这样的朋友来。你说呢?”老马说上瘾了,接着白活,“前边那小爷儿,一看就是新手,又没多少钱,我就是三万卖他,他下次也买不了我什么值钱的东西。”
  就是这种朋友价,东西买多了,有时候一样也还是能划一点价下来的。以这样的朋友价买来的东西,保值是没有问题的,增值的幅度也比市场价高一些。遇上这种朋友价,是不能大砍大杀的,砍价砍过了头,就不是朋友了,下次就没有朋友价了。
  
  “市场价”,
  就看您的砍价本事了
  第三种类型的价格,就是人人皆知的市场上吆喝出来的市场价,也可以叫卖价、出价、天价、宰人价、蒙人价、糊涂价等等。这种价格通常都比较高,是用来和陌生顾客做交易的价格。你看古玩市场上之所以能够大砍大杀,人家出价十万,你能回三万,不仅没人笑话你,还会有人赞你一个,说你厉害。在古玩市场,尤其是地摊市场上,对古玩出价,且脚脖子上砍一刀,说不定都亏了。
  面对这种五花八门的“市场价”,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完全不同的应对方法。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砍价能力和砍价水平。但是从我的经验和观察来看,对于这种瞒天过海的市场价,一般来说新手也就只能砍到七成左右,那还得费老大劲儿。市场里混时间长了,能砍到接近朋友价的水平,那简直就算是玩家高手,水平很不错了。但是只要你不和古玩商交朋友,不管你怎么砍也很难砍到朋友价的价位上去。很多人的收藏,都没有主题,也没有专题,所以东家买一堆,西家买一堆,买来买去,哪家也没得着您的赚头,所以没有人把您当爷供着。所以你看市场总有那么一些人,砍来砍去,既买不着便宜东西,也买不着太好的东西。
  古玩的市场价,一般来说不如朋友价保值增值的空间大。以朋友价买的东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东西玩腻了,过一段时间以后还可以送回来,换别的东西玩,或是加价被店家收回。这是以市场价买东西的人所无法享受到的好处。
  就因为古玩市场上有这三种类型的古玩价格,所以我以为,玩古玩最好是盯住一家或是几家的东西去买,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一定的朋友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可以得到朋友价,而且有了好东西还可以先于他人之前而得。古玩保值增值,一个是低价位时买进,另一个是人无我有,这两点是手中古玩保值增值的关键所在。当然,收藏并不仅仅是理财,还是一乐,玩好这三种价格,不也是一乐?
  编辑/王文娜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