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来妹到百年老字号传人
2011-12-29安琪
北京纪事 2011年9期
16岁高中未毕业便独自一人闯荡北京,18岁进入京城老字号“都一处”,成为第一个外来打工妹。8年后,被定为“都一处”烧麦第八代传人。她,就是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河南女孩吴华侠。
“我要去北京”
吴华侠也不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虽然中国的大城市她哪个都没有去过,但她只对一个地方感兴趣,那就是北京。在她的心目中,这里是紫禁城,是最好的地方。
吴华侠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洪埠乡范郢村,父亲是鞍钢的一名普通工人,她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家中靠父亲一人挣钱养家,日子颇为艰辛。父亲的辛劳吴华侠看在眼里,她最大的渴望就是能挣钱帮父亲养家。
1999年,吴华侠正在上高一。放暑假了,吴华侠想去北京玩。她给在北京怀柔的表姐打了电话,在表姐的帮助下,家里同意吴华侠只身去北京。但在上车的时候,妈妈突然后悔了,拉着吴华侠说什么也不让她上车,“我猜她大概有感觉,我这一去可能就不回来了。妈妈也哭,我也哭,但最终我还是上车了。”回忆起那天的情景,吴华侠还有些心酸。
到了北京,吴华侠自己找到了一家食品基地,学习包饺子、烧麦、汤圆儿之类的,学成后被分配到饺子车间。因为工钱是按照饺子的个数算,工友们为了快,都尽量少放馅儿。而吴华侠总是多放馅,她包的饺子一眼就能看出来,后来基地只要有领导来参观,煮的都是吴华侠包的饺子。
饺子的工序熟悉之后,吴华侠和领导提出来要去学别的技术。领导没有同意,之前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他认为这个孩子肯定是不安于工作,玩心太重。吴华侠很倔强,整天赖在领导的办公室里,下班也不走,无奈之下,领导同意让她去学做烧麦。
在烧麦车间,吴华侠包的烧麦还是和别人不一样。大家为了省事,都把烧麦的花边凑合捏捏就交差了,吴华侠每个都捏得很认真,也不担心自己出的活比别人少。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吴华侠把基地所有的技术都学会了,包括从来没有女人去的包装和冷冻车间。这期间,父母、学校老师、校长不断打来电话,让她回去上课,吴华侠坚决不回去,她想留在这里挣钱,减轻父亲的负担。
食品基地所在位置被市里规划为一座公园,马上就要拆掉。吴华侠和姐妹们一一告别,打算再去另找一份工作。临走前,领导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有份工作愿不愿意干?“领导说那里离天安门5分钟路,你愿不愿意去?我说当然愿意了,就怕我去了什么都不会。领导说放心,凭你在这儿学的手艺,肯定能干成。”吴华侠并不知道领导介绍的是什么地方,等她和另一个姐妹按着纸条上的地址找到之后,才发现这里是北京城最繁荣的地段之一——前门,而她们来的餐馆正是京城百年老字号——都一处。
都一处第一个外来妹
都一处的经理留下了她们。后来吴华侠才知道,她是都一处第一个外来打工妹。
先是被安排到厨房洗碗,同来的姐妹不愿意干,立刻辞职了。洗了两个月的碗之后,吴华侠被安排到厨房给包烧麦的师傅打下手。她这才知道为什么没有让她们一来就包烧麦。这里的师傅都是四五十岁,有着多年的包烧麦经验,人家包的漂亮多了,看来自己的手艺确实需要提高。
那时每天早上10点上班,吴华侠决定每天早起两个小时,去店里偷偷练习,“当时不敢让别人知道,怕人家说我心眼多啥的,所以练了好几个月,都没人知道这件事。”
终于有一天,吴华侠等来了机会。一家大企业的老板要带着员工来吃烧麦,预订了300笼,人手很紧张。吴华侠主动提出包烧麦,几个月的偷艺没有白费,获得了师傅们的肯定。从此以后,吴华侠不再做打杂的工作,开始专门包烧麦了。店里为她指定了一个师傅,而她也成为都一处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包烧麦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吴华侠的师傅开始把厨房一些管理的事情交给吴华侠做,“现在想想,他们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意培养我的。”可是一起工作的同伴们不乐意了,凭什么你来指挥我们?大家开始有意疏远她,隔离她,吃饭的时候谁也不和她坐到一起,她说的话大家都不听。“那个时候是我最困难的一段日子,我那时也不懂事,特别抱怨我的师傅,说都是你害的大家都不理我,我不想管事。可师傅说,你要是连这点打击都受不了,还能干成什么?”看着师傅年纪大了,管那么多事确实很辛苦,吴华侠虽然嘴上抱怨,还是力所能及完成师傅交代的事。
没几年,包烧麦的师傅们陆续都退休了,吴华侠成了都一处包烧麦的“元老”。可就在工作越来越顺利的时候,传来消息说前门要统一改造,都一处要关门一年多时间。同事们有的回家,有的找了别的工作,吴华侠也打起背包,打算先到表姐家住一阵子再找工作。就在她们刚刚吃过散伙饭,有人来店里找吴华侠,告诉她方庄都一处的经理要她过去工作,还特意派车来接她,吴华侠很茫然地跟着来人去了方庄都一处。
到了那里,吴华侠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的经理就是她在食品基地的老领导李建安!两人见面哈哈大笑。老领导让吴华侠在这里负责后厨的烧麦组,因为有了之前的管理经验,吴华侠做得得心应手,也尽心尽力。吴华侠在方庄都一处工作得非常开心,就是在这里,吴华侠研制出了别具匠心的情人节“玫瑰烧麦”,并受到顾客的一致好评。
但这种开心没有维持多久,老领导被调到另一家餐饮店当经理,“我当时一听老领导要走,就表示要和他一起走。”但老领导告诉吴华侠,她最熟悉和擅长的是烧麦,为了她的前途着想,最好还是留在这里。
老经理走了,吴华侠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店里刚刚装修完,所有员工一起收拾店面,大家都拣轻的活干,只有吴华侠一个人蹲在地上铲水泥。不知不觉进来一个人,将店里的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他走到吴华侠身边,对她说:“这个女孩,你过来,我和你说句话。”吴华侠被告知,从现在开始由她负责厨房。原来这个人就是新来的经理梅广明。“后来我们同事告诉新经理,厨房本来就是她负责的,新经理听了哈哈大笑。”
新经理对吴华侠非常信任,两人的配合越来越默契,而之后都一处传人的提名,也得力于这位新经理的大力推荐。
怎么能让外地人当传人?
2006年,都一处面临着选传人的问题。吴华侠符合传人的所有条件,方庄店和前门店两位经理都极力推荐她,但还是遭到了很多方面的质疑和反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不是北京人。“让一个外地人当老字号传人,还这么年轻,难道北京人都死光了?”“你们能保证她留下来?到时候人家得了名走了,你们就惨了!”什么样的议论都有,有的人甚至当面质问吴华侠。吴华侠觉得很委屈,“我和领导说了,我不想当传人,我就老老实实做好我的工作就满足了,这样的压力我确实也受不了。”但便宜坊当时的董事长雷国秀顶住了层层压力,“后来我听别人说,雷董事长对他们讲,我就觉得这个女孩行,她不是忘恩负义的人。”
终于,吴华侠正式成为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第八代传承人。
2008年,前门大街焕然一新,都一处也重新开门迎客,吴华侠回到前门都一处店,依旧负责烧麦组的工作。正值奥运会期间,来北京的中外游客非常多,吴华侠为了配合奥运主题,开发出了五彩烧麦和彩炫烧麦。五彩烧麦是利用奥运五环的颜色擀出五种颜色的烧麦围成一圈,而彩炫烧麦更是别致:在面里掺入不同的蔬菜汁或是其他原料,使得一个烧麦的外皮呈现五种颜色。这个创新让顾客们赞叹不已,很多外国人要求与吴华侠拍照留念,他们觉得能做出这样漂亮的烧麦的女孩也很美丽。
“钱对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
吴华侠出名了,很多电视台来采访她,也有很多商家来挖她,开出的薪金很高,但吴华侠并不为所动。“我不能对不住我这几个恩人,给钱再多也不能做这样没良心的事。”当初在被定为都一处传人时,吴华侠需要和集团签订协议,主要内容就是手艺不能外传。虽然吴华侠在都一处的收入只有几千元钱,但她知道领导对她的信任是金钱买不来的。现在,她仍然喜欢去找退休的老领导们聊天,从他们那里,能学到很多管理的方法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现在,吴华侠将父母接到了北京,“我最内疚的是我现在还养不起他们,他们做点小买卖,挣钱养活自己。”有人给吴华侠介绍过不少有钱人做男朋友,吴华侠只要一听对方是有钱人或老板,连面都不见。“我觉得我和他们的生活完全不同,我就是个普通人,也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现在吴华侠有了男友,是一个在北京做生意的年轻人,虽然还不能说事业有成,但吴华侠愿意两人从零开始一起奋斗。
高中没有毕业就来到北京的吴华侠现在业余时间自学企业管理课程,对于自己在都一处的管理工作,她觉得并不成问题,“我觉得只要将心比心,对手下人好一些,尽量为他们着想,大家就会拥护你。”现在吴华侠手下有三十多人,这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团队,吴华侠已经彻底摆脱了当年被大家排斥的烦恼,成长为一个自信又有经验的管理人员。
2006年吴华侠在北京市组织的“全聚德杯”烹饪大赛中获得银奖;2007年,吴华侠以独树一帜的“奥运五环烧麦”力克群雄摘得中国面点金鼎奖;2008年在集团“奥运五环行动”岗位技能大赛中,获得“铜牌面点厨师”称号;2008年6月被集团挑选远去台湾交流烧麦技艺,精湛技艺得到了台湾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2008年11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2009年新中国60周年华诞,吴华侠被选为优秀农民青年工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
(编辑 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