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
2011-12-29十三格格
北京纪事 2011年12期
前不久,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出示了一份调研报告,在对法院审理的涉及就业的诈骗犯罪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后,大学生受害人位居榜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大学生通常求职心切,大学毕业即失业。然而,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黯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却总体看好,“蓝领”人才成了众多企业争抢的“香饽饽”,许多专业成为了最旺的“就业”王牌专业。如工业技术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商业会计学校的会计专业、服装工艺和设计专业;以及商业学校的旅游服务和美容美发、形象设计专业。这些热门专业毕业生平均月薪甚至超过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
据统计,北京近几年技校生的就业率高达98%,且初次就业人均月收入就达1000元以上,而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期望值,却仅仅只有1000~2000元,甚至还有大学生待遇不如农民工的新闻见诸报端。一边是大学生求职难;一边却是一些企业高薪请不到高级技工。北京乃至全国人才市场出现的这种现象,开始考问当前的教育体制和就业观念。
海上服务生的邮轮生活
张扬上学那会儿是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还不像如今这么普及,而疾速发展的北京各行各业都急缺技术人才,中专就显得炙手可热了。张扬清楚地记得,初中毕业前夕,好几所中专院校的校长亲自到学校来游说大家不要上普高。米市胡同里有个邻居正好是中专校长,每天在胡同里遇到他都会就此话题劝说一番。张扬在会计和旅游管理专业中纠结了几日,最终选择了后者。毕业之后,张扬便踏上了一艘活跃在美国东海岸一带的豪华邮轮,与他同时进入海上工作的还有一个男生。那个名叫付迪的男生去了新加坡的一艘邮轮,际遇比较离奇。
付迪到了新加坡,上船也就几个小时,还沉浸在花园国度新加坡和奢华邮轮给他带来的新鲜感中时,邮轮竟然撞上了暗礁,3个小时后沉入海底。所幸邮轮对此类意外事故早+IH92JdDAmI/SNSXSDkp9Q==有预案,大家登船后的第一件正事,就是参加在甲板上举行的紧急逃生集合演习。付迪还曾像《泰坦尼克号》里的露丝那样,数了数甲板上的人头,再数数救生艇的数量。他放心地想,即使悲剧重演,也有逃生的希望。付迪压根儿没想到第一次工作就碰上沉船事故,惊慌的他坐着救生艇得救之后便再也不肯干这份工作了,哪怕解约要付出赔偿金给邮轮公司也在所不惜。付迪遭遇沉船事故之后,千方百计联系到张扬,惊魂未定地历数海上工作十大风险,叫他别在邮轮上工作了。但张扬并不为之所动,他有自己的坚定立场。虽然不是在美国的陆地上工作,但能长期在东海岸或西海岸工作,偶尔还有机会上岸一睹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容,这诱惑远远盖过了可能会有的风险。
从踏上那艘邮轮甲板的那一刻起,张扬便走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这里就像是一座漂浮的五星级度假村,美食娱乐休闲运动应有尽有,在邮轮上很容易失去时间概念,手机没有信号,仿佛与世隔绝,已然想不起陆上的一切。这或许就是邮轮工作最打动张扬的地方,在茫茫的大海中漂浮,不知今夕何夕,工作间隙站在甲板上,任由徐徐的海风拂过身体,什么都不去想,什么也不用去想。
在海上航行的时候,不上班的清晨,张扬会早早起来躺在甲板露台的椅子上,静静地等着太阳从海岸线上升起,然后穿运动装在甲板上跑跑步,去健身房做做运动,船上的娱乐节目丰富多彩,邮轮又非常大,餐厅、酒吧、健身中心、棋牌室、图书馆,各层的甲板等,都可以一览无余地欣赏壮丽的海洋景致。下午可以到图书馆,挑一个临海的位子,陷在软软的沙发里,要上一本自己喜欢看的杂志,闲适地过一个下午,累了就抬头望望窗外的海,眼中只是蓝色的海水,而不是城市里司空见惯的钢筋水泥森林,那份特有的远离喧嚣的放松,让人很是惬意。傍晚漫步在两侧的甲板上,等着金色的夕阳洒满全身……
船上的年轻服务生大概分做客房的、餐饮的、前厅的3种。在这3种之中,前厅要求的英语水平较高。张扬在中专所学的酒店管理专业是在船上做服务生最适用的专业。在船上工作很赚钱,除了工资外还有客人给的小费,收入高的时候可以达到4000美元一个月,但是如果你是个毅力不够的人,也不会攒下多少钱。船上跟陆地一样,也是购物天堂。张扬时常会买些国外的礼物寄给国内的亲人。
邮轮上的生活奢华浮靡,很容易使人迷醉。一般来说,每次的航程中都有两个晚上需要游客们着正装出席,一个是船长的鸡尾酒会,另一个是临下船前最后的晚宴。如果游客没有带西装和晚礼服,也可以在船上租借,价格便宜。当那一对对身着华服的俊男靓女出现在晚宴中,张扬时常会有种错觉,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西方的宫廷宴会里。在临下船前最后的晚宴中,所有的厨师和服务生都会载歌载舞地出来,加入到游客中,这时的张扬往往还会有一丝怅惘。每一次旅程虽然短暂,但几天下来依然会结交一些朋友。
在美国干了10来年海上服务生,张扬目前已回到北京,最近的计划是带着女朋友去国外旅游,费用会比较低廉,因为船上结下的善缘,不少国家的游客愿意给他提供沙发供他住宿,这在当下还是个比较时髦的旅行方式,住人家沙发的游客被称为“沙发客”。
中专掌门人8月招生忙
8月正是夏季暑热最盛的时候,作为一所中等技术学校的掌门人,米沛正率领一帮教师在省会附近小城镇的各个初中学校兜兜转转,举办招生咨询会。一天跑下来,身体已略微发福的中年人米沛往往累得汗流浃背。
为了生源,米沛甚至不厌其烦地在集会的街头向不少赶场的农民伯伯散发传单,希望他们能把自己的孩子送来上中专。在如今大学教育已相当普及的情况下,中专招人并非高枕无忧。大部分孩子都有一个大学梦,很难在普高和中专中偏向后者。打动农民伯伯的招数说起来也简单,只要告诉他们在中专能学到一技之长,毕业后可以百分之百推荐就业,往往人家也就动心了。
不过也有人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米沛,末了问他,“你们不是骗子吧?”米沛顿时感觉头上有一群乌鸦飞过。事后米沛摸摸日渐稀少的额发,一本正经地问同事,“我看着像骗子吗,我长得就那么像骗子吗?”同事都捂嘴,笑而不答。
事实上,为了实现百分之百推荐就业的承诺,米沛和南方不少公司签订了输送人才的合作协议,例如深圳地铁、深圳电信、欢乐谷、海尔电器、大兴、森那美、周大福、共速达、赛格、香港交通银行、香港百隆团等。有些专业的毕业生还出现缺口,企业今年没招到人,出于无奈只好提前预定明年的毕业生,如电气、制冷、地铁机电、物业机电、珠宝、物流、园林等专业的毕业生纷纷告罄,其他专业也所剩无几。
技校的毕业生100%就业并不是偶然实现的,这和无数个“米沛”的努力有关。大多数职业学校将招生、毕业工作划归一个机构统一管理,许多学校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些其他服务机构,米沛就成立了一家职业介绍所——自己学校的毕业生无疑是要优先介绍就业的。职业学校的就业机构把毕业生100%就业作为工作的目标,想方设法把毕业生向用人单位推荐。虽然许多高等院校也都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办公室之类的机构,但是,办实事的不多,往往是招生办只管招进多少人,而毕业办只管给毕业生办毕业手续,虽然也会想办法为毕业生寻找就业单位,但一般都不能做到负责到底,在7月1日前让毕业生办妥离校手续走人了事。
对于技校的未来,米沛很乐观,他看到的职业教育市场很大很大。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把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国,中国有望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然而,技术工人的配备现状却与此极不相称。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的比例极低,特别是高级工的比例只占3.5%,比起发达国家35%的高级工比例来,实在不是一个量级的。要赶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主要还得依靠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来培养。
辛苦读书VS轻松毕业
正在中戏念音乐剧表演硕士的妞妞明年就要毕业了,但她并没有选择马上出来就业,而是准备继续读书,目前已经进入博士备考阶段。所以选择继续读书,一是可以增加以后参加就业的竞争力,博士毕业之后去大学教书马上就可以因学历获得副教授职称,倘若是硕士则需要在学校磨砺几年方能评职称,后者道路是曲折的;继续读书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暂时躲避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期待过几年后,有更多机会。
即将从党史专业博士毕业的刘莲一共投递了20多份简历,仅获得了3次面试的机会,但都再无下文。在几次求职失败的情况下,刘莲把自己的期望值从4000元下降到了800元,她落寞地说,如果在毕业之前工作再定不下来,哪怕一分钱不要,给人家公司倒贴,她也愿意去,第一份工作先赚经验值,有了经验之后再跳槽,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谈到就业,职业学校的学子反而没有大学生那么多忧虑。可可刚进入位于角门的北京一轻高职读食品检验专业,今年6月考普通高中差几分没考上,听招生的老师说技校的食品检验专业毕业以后可以进入工商局或者卫生部做食品安全工作,于是冲着老师编织的这个梦进了职高。倘若毕业以后进不了工商局、卫生部这样的好单位,也可以退而求其次进入食品厂。听说食品检验是北京一轻最热门的专业,一轻还开设了技工、烹饪等专业。现在读一年级的她还没关注过毕业之后的问题,目前她纠结的问题是到底毕业拿中专文凭,还是继续再读2年拿大专文凭?据笔者了解,如今的高职普遍都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机会: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可实行技校、大专连读,同时获得技校、大专两个毕业证和中、高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大学生为找工作回炉读技校
大学毕业就失业,学环保的大专生小张3年还没有找到工作,看到职场上技工非常走俏,一狠心选择“回炉”读3年技校,这样到再次毕业时他已28岁。
当初从农村考入大学时,着实让他得意了很长一段时间。心想,这下终于可以跳出农门不再“脸朝黄土背朝天”了。到2005年毕业去找工作时,他才发现,大学生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吃香。在此期间,他参加的招聘会不下20场,光是简历就制作了上百份。最尴尬的是,学完环保专业之后满怀壮志的他去应聘时,发现自己只能进入环卫队当一名环卫工人。他梦想的是做一些宏伟的环保计划,而不是一名扫街工人。为此,他拒绝了工作的机会。事实上,不仅是他这样一个不知名学校边缘专业的大专生找不到合适岗位,就连一些知名大学的本科生,也同样面临工作难找的尴尬境地。
就在这时,他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些大学生返回技校学习的新闻。几经挣扎,他决定回技校读书。当他把要到技校“回炉”的决定告诉家人时,父母均表示不同意。曾经以子为荣的父母顿觉脸上无光,认为大学毕业了,还得进技校学习,回炉实在是件没面子的事。
“一个学历不高的高级技工月薪至少可拿4000元,而我读了3年大学却连几百元的工作也找不到”,如今就读于北京一轻高职的小张表示,求职难是他回炉读技校的主要原因。
毕业于高校房地产管理专业的周亮今年成为大连机械高级技术学校学生。“大学毕业后,我到一家地产公司做销售,谁知一上班就赶上国家接连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子根本卖不出去,自己毫无管理经验也无法进入想象中的高管团队,但是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吃完青春饭后到哪里找工作?”周亮最后选择了进技校“深造”,争取拿到高级技工证,“以后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大连高级机械技工学校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接纳了2个大专毕业生就读,一些大学重理论,轻实操,而职校则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紧贴人才市场,为企业培养适用的技能人才。
据调查显示,那些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大学生,其所学专业多数属于通用型的,如工商管理、金融学、国际贸易、行政管理、文秘、旅游管理、中文、哲学、经济学等专业。
大学生到技校学习一般选择3年制或4年制的专业,学习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模具制造、机电一体化等专业。这些学生花3〜4年来学习技术,目标瞄准高级技工等级资格证书。
目前一些高校课程设置脱离实际,学生动手能力弱,知识结构杂而浅,而用人单位却越来越务实。面对求职碰壁,一些大学生开始以理性态度重新审视自身实际能力。
早在2000年,全国不少省份的技校新生队伍中就出现过大学毕业生的身影。然而时至今日,当大学生毕业后“回炉”技校学习由个例增加到群体,甚至演变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时,作为普通高校,似乎也应从中得到一些警示。不过叫人奇怪的却是部分专家的回应:针对大学生“回炉”的现象,部分专家表示这不能说大学教育就是失败的,大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将是个趋势,是终身教育的体现。
(编辑 冯岚)
icarusfe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