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2011-12-29李冬梅
成才之路 2011年2期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也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面对学生,特别是面对所谓的“双差生”的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因材施教
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们学有所成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分析个性特征,重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
学生作为个体行为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就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地开展主体教育。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因人施教。《学习与革命》中有一句名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基于此,我首先对所任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观察并总结每个人的心理以及个性特征,真正做到把好每一个人的“脉搏”。众所周知,春季班学生的基础薄弱,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可说是“深恶痛绝之”,也就更谈不上认真学习了。经过了解,所幸的是,他们有着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渴求与喜爱。然而,他们又缺乏持久的毅力与恒心,缺少对自己是否能学好专业技能的信心,需要的是得到别人的尊重、肯定和理解。对此我曾对这些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不放弃自己,我绝不放弃你们。”通过认真的分析之后,在教学上我采取了以实作技能训练为主,兼顾理论学习的策略。尽量营造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做到每次课有任务,每次课有总结,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每一个点滴进步与提高。
二、创设民主、探究、奋进的教学环境,提高参与意识,团结协作,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以主动的态度接受各种刺激,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可以达到加速学习的目的。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潜能,均有被开发的可能性,相信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将它与要求学生相结合。只有确立了良好的师生及生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民主教学空气,学生才会敢于并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其次,要利用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或教师设立一定的问题,学生通过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人们思想的产物,也是思想的源动力,在问题面前能够孜孜以求是形成积极学习态度的前提。实践证明,通过教师的提问,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以及由学生讲解问题,让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讨论、解答问题,能收到异常的效果,带来意外的惊喜。再次,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公平竞争,真诚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践中,我常不失时机地采取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的做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比如,我在讲“钳工”中游标卡尺的过程这一节内容时,采用了分组——实际操作——讨论——讲述(学生主讲)——总结的方式。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提出MePhmg522yyYpB6GjbRkw3EwMB8pRFZWBVgcZ8GsZTc=了学习任务,将每项任务落实到每个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实际操作并讨论、探究学习内容,同时在这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再由每组的学生派出代表走上讲台讲述本组学习的结果,其他组员随时准备进行补充说明,最后我在根据学生的具体讲解情况进行总结。再如,我在进行技能训练的时候,对分组学生中提倡比、学、赶、帮、超,同时强调同组之间、组组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体验成功,愉快学习
每个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促使人潜能得以实现的趋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对于春季班的所谓的“差生”同样也不例外,他们也同样渴求取得成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也更加强烈地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来自别人倾慕的目光。但是,他们又缺乏吃苦的精神,将学习当做一份苦差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我时常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在每完成一项工作时充分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我结合我校校园文化节的机会,带领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之后的几个星期里,学生在充分体验到从所未有的成功之后,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积极性更高了,完全投入到了愉快的学习当中,以前那种把学习当做苦差事的现象有所削弱。由此可以看到:体验成功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只有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基础上,才能更加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由此,要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的给学生尊重和理解,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伟士.魏书生教学改革研究中[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龚春燕.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