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设计
2011-12-29徐菲
成才之路 2011年2期
摘要: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本文探讨了如何设计小学数学活动课,帮助教师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提高数学基础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学习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处于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的状态,动手能力较差,数学应用意识薄弱,还未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而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趣味性、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充分弥补了学科课程的不足,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活动课,即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以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强调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师生共同合作,在自由开放、灵活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质量就成为当务之急。
二、国内外数学活动教学发展与现状
国外近代数学活动教学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德国教育家贝利、美国慕尔发起。美国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的基本观点,杜威认为教学法的第一要素是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经验和情境,一个使学生真正感到兴趣的活动。现代教育理论明确指出,任何教育都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
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就曾经受过活动课程思想的影响,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张及实践。我国的活动课程这一概念是从最初的课外活动逐渐演变而来,经过发展和升华成为活动课程。199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计划》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共同纳入课程体系,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活动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自此,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也成为目前课程改革的焦点。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勇于创新。
比较美国与中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我国小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扎实,在许多国际数学竞赛中,成绩是很突出的。但是,美国小学生在对数学成绩好坏的自我评价上要好于中国小学生,实践活动次数要明显多于我国小学生。美国小学的数学教育更是有着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强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传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该突出我们的优势,改进我们的不足。不断借鉴他国的优秀经验、博采众长,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三、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们的设计情况。对活动课的设计,应该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一是对本学期数学活动课的总设计,总体上要达到什么目标,活动课程课时的安排。教材中每册分设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可由理论课和活动课有机组成;另一层是对具体活动进行设计。这两种设计都要考虑活动内容的特点,适当的形式,可利用的资源条件,把这些客观情况与设计原则结合起来。纵览小学数学教材(以北师大版为例),不难发现,书中有很多实践活动,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为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主题。教师可以此作为参考,深入挖掘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加工成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使得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设计更加灵活、开放的活动来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1. 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的主要原则
(1)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基础。低年级小学生,刚由家庭进入校园,一切都新鲜,好动和不满足是他们进步的第一要素。他们更多的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同时他们具有好动,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因此,素材的选取以及活动的安排应当充分考虑到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么怎样让孩子对一些比较枯燥的知识感兴趣,觉得有趣而主动地愿意去学呢?把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引入课堂,让小学生在一个熟悉的知识环境中去学习,可以减轻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因此,低年级小学数学活动课一般以游戏、动手操作、文艺活动等吸引他们的兴趣,在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要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低年级学生注意说数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分工合作意识,更注重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加入阅读训练活动课、应用实践活动课、思维训练活动课、数学成果展览活动课等。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进行一些实地访问、参观调查、小课题实验、数学竞赛等活动能大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应该恰当地选择开展活动课的地点,教室内能够进行数学活动课程教学,但是仅在教室里的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尤其是中、高年级小学生内心对数学活动的要求。他们更希望离开教室走到校园或者社会中的其他场所,校园外的超市、工厂、家庭、商场、银行等,去体验数学的无所不在,开阔视野。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与环境”中可以设计活动课内容为对水资源的认识,交流世界水资源的情况。估算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让学生走上社会调查水价及自己家用水的情况,进而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当然,走出校园的活动会涉及一些复杂因素的介入,教师需要预想可能发生事件的解决办法,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和顺利实施。
(2)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个性特点和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数学活动课与学科课的教学有区别,学科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共性的认识,学习方式多为接受和练习。而活动课以自主活动的探究性操作为主要方法,采用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更倾向于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设计数学活动课时,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活动方式等方面突出活动课的主要目标,避免将数学活动课作为学科教学的补充形式。
(3)知识性、趣味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兼顾,使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式多样,丰富多彩。这一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增加学生的知识,又要使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形式包括听、说、算、读、玩、演、做、赛等,形式越丰富,越能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成为积极地参与者。活动的设计要具有操作性,活动形式要灵活,富于变化,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对活动课产生乏味和厌倦的情绪,也不会觉得自己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2.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指导原则
(1)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无论采用何种活动内容和形式,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都应当给学生留有适当表达个人意见和愿望的机会,让学生对做什么好,怎么做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更可以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意见,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设计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活动。
(2)重视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伴奏者”的角色而不是“独奏者”的角色,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感受和体验,要带孩子们一起亲身感受数学的魅力,使学生们爱数学,愿意与数学为伴。教师要把活动的内容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的部分,要清楚每个过程要达到什么目的。使学生很明确地知道要做什么,避免无序的、杂乱的活动。特别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要注意让每位同学参与,合理分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把活动中的分工细化,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对不同气质的孩子因材施教。一般来说,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教师要掌握他们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
四、开展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建议
首先,学校应该积极配合,将数学活动课程的实施落到实处。目前,很多学校鉴于考试的压力,对活动课程不够重视,缺少连续、系统的课程规划,数学活动课程的实施很难真正落实,有名无实,阻碍了小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希望学校能够给予大力的支持,将数学活动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落到实处。
其次,大力提高教师的数学专业知识水平。注重职前教育,对师范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增加教育实践类课程,让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更需要及时分析实践活动的过程,不断总结交流,培养反思能力,把数学活动课开展得有水平、有特色。
参考文献:
[1]宋宁娜.活动教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陈延东.例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4(06).
[3]阳运美.关于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