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化工原理的研究性学习

2011-12-29秦宇飞

成才之路 2011年2期

  摘要:本文以化工原理中离心泵的相关内容为例,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准备工作,具体展开,到深化学习,总结提升,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兴趣,加强了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关键词:化工原理;研究性学习;工科学习方法
  
  化工原理是化工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很重要的技术课程,它不同于语、数、外等基础课程,也不同于化学这门专业课程,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课向工程科学的专业课的过渡。它不仅是单元操作在各行各业上的应用的总结,而且是基础通向专业的重要媒介。但问题是这门课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失去耐心和兴趣,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被动变为主动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研究任务。
  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做作业,讲评再订正,然后进行考试检验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对知识点加深理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这次我们所要探索的是用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来尝试完成化工原理学习中关于流体输送设备的学习。
  参与这次探索的是来自综合班一年级的小何、小王等四位学生,他们有一定化工学习的基础,但真正对化工原理有研究或是看过的也不多,对打算研究的流体输送单元操作中的重要设备——离心泵更加没有了解,因此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首先要求组员都抽出时间去阅读块内容,并且分别在网上查阅相关内容,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下面我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目标明确,着手准备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学生们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去读懂一个从没有接触过的工科内容,且内容又毫无趣味,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我就一直在他们身边鼓励他们,并且耐心地为他们解读书中的相关内容,还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化难为简,如何明确地知道想要了解的内容,哪个方面作为具体研究的学习方向等这些具体的事项,这样才能有较高的效率,较高的质量去完成调查研究,对知识点才能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于是本来十分烦躁的学生才会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通过笼统的学习,学生们对知识点只有非常粗浅的了解,根本没能达到学习要求,这样简单的让他们自己研究学习是失败的。
  二、团队一致,达到共赢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烦琐的过程,单凭一人之力是很难完成好的。这时候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和学生们深有体会。一开始大家都忙着粗略地阅读手中现成资料,可是由于内容比较晦涩,很难完全明白,安排大家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也没有相互讨论,等到上网大家找完资料再召集讨论时才发现,大家找的相关资料要么都是一样的,要么有所缺失,无法形成知识体系,也无法深入浅出地让大家明白知识点,反而使要学习的内容更加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重新商议补救之策。在我的指导下,大家将任务分割成这样几块: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影响离心泵的特性和因素,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离心泵的并联与串联操作,离心泵的汽蚀现象与安装高度,离心泵的类型与选用这样七个专题。并且,我给他们找了一个离心泵的实物,有了这些准备工作,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好像被突然点燃了。接下来,各个组员按照自己所分配的任务,查阅网上资料,并且拆开实物离心泵进行研究对比,加上这回我给他们限定了时间,这样他们更加有紧迫感,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比如,学生小何平时思维敏捷,条理清晰,动手能够力强,但是比较粗心。我给他安排的研究问题是: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离心泵的汽蚀现象与安装高度。他首先阅读了书本,把不明白的相关问题记下来,再到网上查阅资料,特别是查看一些仿真模拟的图示,然后结合实物,把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拆开进行对照,这样基本上就已经了解得非常到位,接下来他还把知识点重新排列,加上他自己的理解,重新形成体系,并且在我的指导下已经能够基本讲出各个要点以及相应的联系。一个半小时以后,我再次组织学生把各自学习体会拿出来交换意见。在这样的学习下,每位学生不仅有自己所研究的这方面的知识体会,也能够对其他方面的知识再次理解,在前一次笼统学习中不明白的地方大都能够重新认识,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他组员要找的有关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重,时间紧,但是也达到了不错的效果。团队的精神在他们每个人心中,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最终也确实达到了共赢。
  三、研究学习,提升能力
  在开放的情境中让学生们学会主动探索,让他们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这是我安排这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高中生活本来只是紧张的学习,有了这次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我发现学生们学习热情和兴趣大增,对这门功课也变得不再害怕和讨厌,这大概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换个角度来看,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种情境或途径,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索知识并且加以总结和提升。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搜索并且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增强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以前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片面性和局部性以及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研究性学习与之大不一样,他具有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并且参与的学生有较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课本,能够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扬作为人的社会性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能够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理念。以这次化工原理的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的搞起来,则需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相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不少问题,它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空间和创新机会,转变了人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改变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学习方式,创造了另一种更优的学习风气。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能够学会如何自主科学地学习,激发兴趣。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学生们学会交流与合作。此方面在这次的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中深有体会。比如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老师,偶尔也会在分配工作时出现疏忽,结果造成某些缺漏,这些90后的学生们并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是一种责任感,还有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师生们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通过这次化工原理的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激发了学生们自由创新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精神,同时还增强了大家的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这不正好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所最缺失的吗!我想这才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