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分钟《小石潭记》也精彩

2011-12-29高红

成才之路 2011年2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文字,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轻负担、高效率”地学习。
  关键词:语文;现代教育技术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塑造的一个又一个逼真的形象,以这些形象激发人们去想象、体验,进而产生共鸣。文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视频图像更具生命力。如果不加考虑地选择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总是把课文语言所描绘的情景以图像形式展示给学生,会剥夺学生充分想象思考的机会,减少他们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压抑他们想象的灵感。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学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针对这个问题,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文字,在直觉与灵感之间感受语文的鲜活形象。
  语文课本中精选的许多文言文,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者无数先贤哲圣的智慧。每每念及于此,常常令我惶恐:每一堂语文课上,和学生们共享着的,不是呆板的符号,不是枯燥的写作方法,是中国文化的血脉,是前人美丽纯粹的生命体验。为此,每篇课文,每个环节,都需精心设计,谨慎诠释,方不负语文作为文化载体,作为交际工具,在学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意义。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它是经典中的经典,寥寥不到200字,既写出了小石潭清幽之美,也写出了作者一步三叹的情思,写出了作者对皇天后土的忠贞与眷恋,写出了百折不挠的报国之志,精湛唯美,令人叹为观止。也正因为《小石潭记》文字的精妙,让今天的孩子难以深刻理解。
  2009年10月,我参加了在浙江温州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暨现代教育发展论坛”活动,执教的《小石潭记》在“同题异构”新课程教研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在此次执教过程中,我寻求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应用教学设计技术,整体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应用信息技术展示教学资源、创设学习环境、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作为“同题异构”研究课,我还努力做到把握好其中“同”和“异”的尺度。所谓同,就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不动摇,契合文本核心内涵不动摇,所谓“异”,就是在深度解读、结构建模上做文章,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习意义建构策略,促进知识巩固与迁移,引导学生掌握“终身发展有用的”语文。
  考虑到温州学生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小石潭记》又在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此前,学生接触的大多是故事情节生动的文言文,第一次接触像《小石潭记》这样的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学习可能会有难度。而柳宗元生活的时代造就了其独特的生活境遇,如果没有事先充分了解柳宗元的生平,课堂上充分的诵读,仅凭40分钟的课堂梳理,很难真正理解《小石潭记》清丽辞藻中蕴涵的幽怨情怀。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轻负担、高效率”地学习。
  一、巧用两地校情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跨地域教学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精心创设情境,让两地学生进行写作文言文的PK赛。
  勤中记
  从勤业北路西行五百余步,隔栅门,闻书声,如莺歌燕语,撩人心脾,大乐之。遂穿廊过檐,遥见操场,绿茵为底,红毡铺道,白线卷波浪。近看台,器械罗列,有秋千,有鞍马,有双杠……登高远望,四周香樟环绕,金桂飘香。
  场中师生千余人,朝起锻炼忙。长绳摇动,球拍挥舞,阳光伴我共成长。同学者,千二百,乐而来,不思归。 ——刘梦雪
  当学生看到电脑展示的我所在学校的图片和学习专题网站上我校学生的文言文小作时,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刺激点和兴奋点。
  二、选取触及语文教学灵魂的最贴切的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的灵魂,是通过对最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这些思想和情感越珍贵、越强烈,就越能够与文学经典产生共鸣。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获得思想的启迪与情感的熏陶。因此,我把教学资源的选取与课文的关键性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体现在自主疏通课文、寻找小石潭美景、圈点作者心情方面。同时,还把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联系起来,“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就在这里:用含蓄简约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厚的情感”“这样的游戏对于我们温州实验中学的同学来说,实在没有技术难度。但是,就没有同学对高老师的学生的诠释产生疑问或不解吗”。这些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作为一种无形的教学资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必要的。
  三、运用思维导图实现“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目标
  说出景物的特点以及景中蕴涵的作者情感,是《小石潭记》的重点所在,尤其是柳宗元特殊的生活境遇对赏景时情感变化的影响。因此,为了突破难点,我两次引入了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思维导图。
  第一次引用思维导图,是想让学生明白本文写景是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来写的,直接出示(如图1),就可以达到避轻就重的效果,因为“移步换景”是学生基本都已经掌握的一种写作顺序,课堂教学重点可以放在分析情景交融上。而现实的课堂,难以再现移步换景的真实感受,我应用信
  息技术的虚拟真实优势,较好地突破
  了这一难点,也是课程整合的新实践。
  柳宗元特殊的生活境遇对赏景时情感变化的影响,如果没有充分了解柳宗元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传统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其开创的天人合一的诗歌意境,那么要真正理解课文语句蕴涵的作者复杂的情感会很困难。因此,我第二次采用了思维导图(如图2),并设计成“连连看”游戏(如图3),通过学生活动以及质疑,使学生清晰地从整
  体上把握篇章结构,
  深刻理解内容,为其
  后来的篇章写作打下
  基础,促使其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四、专题学习网站实现跨地域交流使两地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
  布置了两个课外学习作业:模仿学写文言文小作;关于对城市论坛网友“清风起舞”把永州市改成柳宗元市的建议谈想法。为此,我指导学生课后进入专题学习网站《小石潭记》开展自主学习,期望以此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并通过专题学习网站的“交流讨论”模块实现跨地域的网上交流,使两地学生能通过《小石潭记》实现情感的交流,并在彼此的交流中,叩击心灵,点燃智慧。
  有人说,当前的语文课堂仍停留在“花哨,繁复,低效”的教学上,若长此以往,中国语言文字终有一天会岌岌可危。美国儿童电脑教学课程专家毛尔科维奇说过:“先进工业国,如美国和德国,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以为电脑可以代替教师。到了最近,他们才逐渐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因此,我们必须端正思想、更新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实现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当然,技术、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内容,而不是展现技术,显示实力,技术只有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
  (常州市勤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