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选材方略之浅论
2011-12-29张辉
成才之路 2011年2期
摘要:记叙文选材要符合审题之要求,体现“准”字,要突出时代发展之特征,体现“新”字,要满足追求人性美的审美需求,体现“美”字,要尽力跳出陈旧题材的框框,体现“巧”字,如此,才能出佳作美文。
关键词:记叙文;选材;准;新;美;巧
记叙文写作中,考生常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犯愁着急,其实,材料之有无固然重要,但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就用,煮成一锅烂粥,显然也会焦头烂额。可见,选材之精准也实在重要,否则要么圆凿对方枘,难合一契;要么老调重弹,令人生困。
一、选材要符合审题之要求,体现一个“准”字
作文“你就是传奇”,某考生将“你”确定为“爷爷”,叙写了爷爷的三个生活片段:其一,滂沱大雨,我在教室孤苦无助焦心等待之际,爷爷不顾年老、雨大、路滑,为我送来雨伞,解我于困顿之中;其二,我迷上了国际象棋,爷爷买来棋谱,认真学习,细细研究,陪我一同厮杀,切磋棋艺;其三,爷爷迷上了电脑,学习打字,编辑文档,上网浏览信息,发电邮、聊QQ、开博客。三则片段均来自生活,刻画描写生动细腻,饱含真情,似乎不错,然而细想之,题目“你就是传奇”中的“传奇”,究竟是何含义?“传奇”原指唐宋时的文言小说,此处的意思当指“不平凡的事迹或离奇的故事”,如此,材料一中爷爷雨天为我送伞,表现的是长辈对幼辈的疼爱、呵护,乃人之常情,尚论不上“不平凡的事迹”,不合要求,应当删去。材料二中爷爷撇开擅长的象棋,学下国际象棋,固然可以表现爷爷好学的一面,依然脱不了爷爷疼爱孙子的影子,勉强得很,也可删去。唯有材料三中,爷爷一反老年人难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常情,而历经艰辛学习电脑,并畅游网上,成为网民、网虫,了解信息,为邻里乡亲提供帮助,当属不平凡之列,可以扩展开来写。唯有如此,此文的选材方能符合命题的审题要求。
二、选材要突出时代发展之特征,体现“新”字
时代在发展,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写作应当从生活中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自我对生活的个性化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所以记叙文写作中选材要能与时俱进,突出时代发展之特征,如此,才能真正使作品既富有真情实感,又富有时代气息。如《生命的格调》一文,不少作者脱不了诸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老套题材的圈框,而选择了乘车过程中所遇上的一位进城看望儿子的农村老汉,借老汉之口叙述儿子作为教师起早贪晚压力大的工作艰辛,少了套房子谈了几个对象都没戏的辛酸,老娘住院药费奇高花钱如流水的沉重负担。但老汉如同叙述别人的悲惨人生,滔滔不绝,叙述自己如何在农村进行大棚种植的应对举措,表现出作品强调的面对生活的磨难、困顿,总保持积极的生命格调的主题。作品选材巧妙地融合了教育负担重、房价上涨快、医疗费用高等社会生活热点话题,使文篇的真人真事真情,激起阅读者的强烈共鸣。
三、选材要满足追求人性美的审美需求,体现“美”字
拨开层层朦胧的面纱,作品应积极表现人性的真、善、美,体现人类对人性美的审美需求,宣传弘扬美,引导人们对平凡生活中人性美的思考,激发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如作文“停”,考生写了自己的一个意外发现,因父亲不经意间说布鞋穿着舒服,奶奶就不停地为奔波在外做生意的儿子做布鞋,即使“我”让她休息片刻都不轻易答应停下来,但每当客厅的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奶奶总是停下做鞋,拿把笤帚却不扫地,而站在电话机旁,听儿子对孙女问长问短,终于当我察觉到、意识到的时候,问父亲要不要跟奶奶说说话时,奶奶的神情一下子激动起来,然而电话那头却似乎有急事而迫不及待地挂了电话,只留下奶奶黯然的神情和转身而去做鞋的落寞身影。这样的选材紧紧围绕表现亲情之美,及不经意间的忽略而造成的缺憾,呼吁忙于工作打拼事业,忙于关爱子女的人,将关心和呵护,同样奉献给自己的父母,呼唤人性之美,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帮助读者理解“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谚语的内涵,让人间少一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四、选材要尽力跳出陈旧题材的框框,体现“巧”字
要努力发掘一些支点,在不经意间巧妙地将文本承载的主题支撑起来。如《暖意》一文,多数考生选择了父母师长对子女的垂爱有加,使“我”感觉暖意萦怀,虽不偏题,但难免落入俗套,而有的考生则选择了写楼道的灯,不知何时起,一盏盏灯全坏了,大家也不修不换,这给上夜自修的“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安,甚至恐惧。然而自从二楼搬来了新住户,他不仅常带着笑容与邻居打招呼,而且让门口的灯又亮起来了,渐渐地各家门前的灯又都亮了,尽管是淡黄的灯光,但让“我”心充满着暖意。作品就是如此巧妙地选择了“楼道灯光”这一支点,表现了关爱他人的人性美,撑起了文章的主题。
记叙文要以真情来感染人,要以至理来教化人,就应在选材上追求“准、新、美、巧”,如此,方能让记叙文写作多出佳作美文。
(江苏省海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