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后进生”的德育教育转化工作

2011-12-29李林宏

成才之路 2011年2期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和传统教育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因多次面对失败的打击以致对学习缺乏兴趣,久而久之便成为“后进生”。教师要充分运用情感、成功体验等方式,努力克服他们的不良心理,帮助其树立信心,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及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一、注重情感教育,拉近师生距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又缺乏学习兴趣,因而时常受到教师的批评、训斥,甚至惩罚,由此造成他们内心存在敏感、戒心和敌意。他们往往主观地认为教师轻视和厌弃他们,而与教师存在着心理隔阂,甚至是对抗。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消除他们的情感障碍,给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从生活上、活动中关心他们,注意讲求民主,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使他们从中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信、可敬,以赢得他们的热爱和拥护,增强他们的向师性。
  二、利用成功体验,增强其自信心
  成功的经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提高抱负水平和成功动机,淡化挫折带来的心理打击。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隐蔽意图,从放低要求、提高成绩、调动“后进生”积极性出发,有意识地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为他们的成功创设条件和机会。例如,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经过努力能够正确作答的问题或练习,使他们从中体验通过自身努力赢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这样,通过不断强化,不仅可以消除他们心理上的消极防御机制,密切师生关系,而且有助于激发他们不断奋发向上的愿望,并采取相应的行动,逐步激发学习动机。
  三、发挥特长,促进良好品质形成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人,任何人都有他的闪光点,只要你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它,就可以掩盖并弥补不足,对于“后进生”更应如此。研究表明,扬长避短是弥补自卑心理的最好武器,它可以给自卑意识强烈的人提供成功的精神力量,从中获得自尊、自信、自爱,并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为此,教师一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后进生”并非样样都差,不少“后进生”虽然在学习上有困难,但在其他方面如音乐、体育、活动上有着浓厚的兴趣及特长;另一方面,有千里马还要有好的伯乐。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发现并利用“后进生”的优势,在各项活动中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使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隐到现,让他们从中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由此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也能昂起头来做人。
  四、善于因材施教,树立他们的自信
  “后进生”也叫做“学困生”,但彼此的成因及教育方法却不尽相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及需要,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困生”,要注意运用古今中外勤奋成长的具体生动事例,使他们明白“成功=99%的勤奋+1%的智慧”;对于知识体系上存在缺漏使学习成绩长期跟不上而出现自卑和焦虑的“学困生”,要通过知识上的查缺补漏,加强个别辅导和组织发动同学间的互帮互学,逐步树立他们的信心;对于离异家庭的“学困生”,针对他缺少关爱的特点,从内心深处不歧视他们,注重情感教育,使自己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日常的情感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唐河县苍台镇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