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把握职业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

2011-12-29母娅梅

成才之路 2011年2期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完善,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成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课的教学固然很重要,但职校语文教学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对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技工学校学生语文课学什么?因此在实施教学时语文教师应努力关注学生,掌握难度适中的原则,把握教材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原则,把压力变为动力,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教学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完善,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成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的教学固然很重要,但职业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社会的需求,企业的压力对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职业技工学校学生语文课学什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实施操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时应努力关注学生,掌握难度适中的原则,把握好教材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原则,把压力变为动力,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因而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从普遍的角度来看,职业技工学校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是令人很不满意的。职业技工学校的文化课,尤其语文,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课和提高文化素质的基础,对促进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学习专业课和继续教育提供知识准备和智力准备,对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培养各种能力,提供社会上的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职业技工学校的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现状实在令人哭笑不得:他们对一般的课文没有兴趣,偶尔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注意力会稍稍从其他事物上转移过来,但也仅仅是对课文的故事情节感一点兴趣而已;遇到生字看了半边便读了出来,既不看书中的注解也不愿意翻阅字典;错别字在技工学校学生的书写中比比皆是。总之,这批学生文化成绩比普高学生差,基础知识、自学能力较差,学习兴趣比较低,信心不足,畏难、厌学情绪较严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职业技工学校学生的语文能力较差。名为中学生,而实际语文能力却低得可怜。有的学生甚至连普通的家信、请假条、申请书之类的日常应用文都不会写。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兴趣几乎为零,教学越来越难以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源问题。上技校,是多数职业技工学校学生别无选择的选择,他们平时不爱学习,基础较差,初中毕业后升不到理想的学校,只好来到职业技工学校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崇高目的和中心,并以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标准,创建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这种发展观的主要含义是: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是否适应社会需要,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其智力的片面发展;注重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体学生同一个“模式”的发展;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在学校的当前发展。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内涵的核心,是语文教师应树立的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
  二、精心把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技工学校的语文应讲究实用性,应指明职业技工语文学习特殊而具体的目标。我们可带领学生们从最简单的开始,主要是落到实处。如要求学生掌握、运用一定数量的词汇,用普通话会说基本的交际口语,会选择能表达真情的话赞赏别人,会写一些常用应用文,如请假条、留言条、通知等,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激励,产生学习和实际运用的兴趣。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练习测试的结果等,都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反馈信息。对职业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愿学习,甚至厌学,那么就无法教学生“学会”,更无从教学生“会学”。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呢?
  1. 教学过程中不断设疑
  设疑是提出新颖而有趣的问题,如同磁铁吸引指针,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解的兴趣。如我在讲“古代的服装及其他”这一课时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经常看古装电视剧,你能从清朝的文武官员身上官服的质料、颜色、花饰判断出他们分别是几等官员吗?质料、颜色、花饰的不同又标志着什么呢?学生必然会怀着迫切的心情寻找答案。
  2. 联系生活实际,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
  现代社会给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网络、电视、广播、书刊……可谓丰富多彩。我们要积极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物。而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经验的联系和融合,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或有利于学生将来就业的信息和学习资料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学那些为提高就业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奠定基础以及将来继续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将教材内容与时代背景,学生的生活感受、心理需求等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和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有关的人和事,学生就会感到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等都可以在语文中得到再现,从而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只要注意留心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人和事、眼前的景和物,就是语文学习。
  三、转变教学观念,变语文课为语文实践课
  职业技工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具有实用技术的初、中级人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所以,职业技工学校语文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探索新途径,要加强学生运用能力的训练。职业技工学校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制能力、自学能力等问题,这意味着我们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要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着引路人的角色,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学习等情况,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在职业技工学校爱学习、愿意学习的学生也不少,我们要动态地观察学生,全面地了解学生,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现有的素质水平,照顾或弥补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利用各类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激发他们自立自强的斗志,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聪明才智,展示个性特长。所以,我们应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使语文教学真正为培养和提高职业技工学校学生素质服务。
  总之,职业技工学校的毕业生,一般来说,出路就是就业。那么,就业生的语文课怎么办?国家没有统一的要求。因此结合职业语文教学以及当前就业需要的了解,就业生的语文课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实践能力为原则。例如,在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上进行面试时,有许多同学回答问题都用方言,但在课堂上他们却基本能做到字正腔圆。这就说明学生仅仅有理论基础是不够的,基础和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注重基础而不注重运用,这是当前中等职校语文教学中就业生的通病。其次是工作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工作中最重要的除去技术之外就是与人相处的能力。就业生的语文课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锻炼学生,培养学生,使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尽快地在社会上、企业中立稳足、求发展,成为社会、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