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12-29孙守兵

成才之路 2011年2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学生在作文中常见的问题和改进这些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写作;问题;对策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最让人头痛的事情就是教学生写作文。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讲,无词可用,作文写得枯燥乏味。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不会立意、立意雷同、立意不高
  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候往往不知道还要有立意。不清楚写人、写事、写物的目的是什么。在写作过程中茫然不知所云。有时候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然后就无话可说。
  还有就是立意雷同。一个班级写一篇作文,故事情节类似,人物命运一致的现象非常多。从众心理和雷同现象严重。
  2. 占有材料不足
  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不充实。具体表现就是喜欢使用套话、空话,内容薄弱。究其原因:一是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二是只做泛泛了解,不求准确记忆。有的同学虽然平时也喜欢看书看报。但是对精美文句、重要人物和典型事例,不求准确的记忆,也不抄录积累。看过则丢,看过则忘。即使偶有记忆,也常常是一片模糊。
  3. 不善于选择材料,提炼中心
  很多小学生占有了大量的材料,却不知道如何选取、剪裁,于是造成了要么中心不突出,要么材料太杂乱,形成了为材料而材料的随意堆砌的局面。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笔前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让学生对写什么样的人,叙什么样的事,诉什么的情,表明什么样的观点、态度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依据这个写作的中心意图,面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推举,选准角度和层面,求实、求精、求新。
  4. 不善于对各类知识进行有效地衔接
  很多学生以为学语文只是学语文书,学作文只是看作文书,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语文学习是一个大课堂,任何有文字的地方,任何有语言的地方,任何有思想的地方,任何有情绪体验和时代信息的地方都可以学语文。尤其写作文,是和必要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生物和科技知识、时事、俚俗、风土人情等密切相关的。任何一个写作者都不应该忽略对这些东西的了解、掌握和有效连接。
  5. 语言缺少必要的文采
  语言是衡量写作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的文学性是我们小学作文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培养的。一篇好文章一定要有好的语言。对于小学生,我们首先要提倡语言准确流畅。我们有很多学生在写作方面都过不了语言关。表意不明确、不准确。表达不灵活、不生动,语意不深刻等是常见的毛病。其实,这不但是一个思维问题,更重要的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把平时看来的、听来的精美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抄录下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参悟,在不断的积累和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改进这些问题呢?
  1. 培养写作情趣,习惯便成自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只有对写作感兴趣,他们才愿写、乐写。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呢?一是读写结合,训练形式要多样,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些想象作文、媒介作文、活动作文,编童话、写诗歌、续写、扩写、改写、写读书笔记等。二是多给孩子的作文写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给孩子们创造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如鼓励孩子向少儿杂志投稿,把刊登的作文拿到班上当众读一读,使他们感受到原来自己离成功是那么近,切实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对于孩子在写作中写得好的地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教师都要注意将其挑出来,大加赞扬,说说它妙在何处。
  多读书对写作很重要,对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也很重要。许多学生提笔时字穷句乏,语言枯燥,关键是不擅长读书。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尚重视读万卷书更何况我们?小学生初涉写作,如果不广闻博读,又哪能写出朗朗上口的佳作呢!
  2. 体验生活,挖掘素材,日积月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要使作文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首先要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学生初学作文感到无话可说,兴趣索然,这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得从生活中收集作文的材料。其实,孩子们的生活内涵是很丰富的,家庭、学校中每天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有让人高兴的,有令人难忘的,用小学生的眼光和语气把这些事情写下来,就会是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
  学生和家长上公园时会看到许多吸引人的、奇异的植物和动物;每天上学的路上,都可以观察到周围丰富多彩的景色;还有在校园内开展的各类活动等,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我们引导学生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学生以后写作时就会有平有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譬如让学生捡个石子带来学校,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敲敲它,听听它的声音,粉碎它,分析它的质地,再通过看、摸、听、敲加以联想,挖掘出它更深层的含义。做些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写作起来是一定会感兴趣的。这样学生会很快地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所以我们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挖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
  3. 强化阅读训练,掌握写作技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所需要的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耐人品读的名家名篇,它们语言规范、思想性强、表达方法多样,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不宜空讲知识,要在阅读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典型段落或全文中学习、领悟、理解、消化其中精髓。不仅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什么”,还要让他们懂得“怎么写”,让他们学会总结,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以上是自己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作文教学和语文教学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不断更新观念和方法。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勇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学生就不会再视作文为一件难事,反而将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庄河市黑岛镇黑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