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课堂设计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探析
2011-12-29邬吕澄
成才之路 2011年5期
学科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设计。因此,课堂设计必须真正体现“面向主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观。如何在体育课堂设计中落实素质教育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体会和做法。
一、设计目标——构建素质化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能、情及自我评价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观上的体育教学目标,必须力求使学生知、能、情及评价全面发展。技能目标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模仿能力、练习能力、领悟能力、接受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创新和运用能力。情感目标的设置是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提高到与掌握体育知识、发展体育能力同样重要的高度。而体育课的自我评价则是通过联系、创新、运用同教师或教材提供的评价方法进行比较,从而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此外,素质教育还特别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寓德育教育于体育课堂教学中。因此,要求教师早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新教学大纲,充分挖掘教材,广泛了解学生,构建素质化教学目标。例如,初一排球的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领域:
(1)了解:进行排球游戏和比赛需具备哪些条件?
(2)理解:学生能理解排球自垫球的动作要点。
技能领域:
掌握:8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自垫球“夹、提”动作,且击球部位准确,并能完成连续自垫球20次以上。
情感和自我评价领域:
学生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按教师的要求选择练习分组,学习情绪饱满,能注意观察,识别正误,有强烈的个人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积极参与竞争,遵守规则。
二、分析教材——以掌握体育练习的知识方法为载体,发展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钻研吃透教学大纲;其次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把握教材,理解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知识框架结构,领会编写者意图,理解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体验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要明确每一单元的目的要求,重难点和关键处,形成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教材的整体和局部、知识的传承、延续、迁移等要分清楚,做到高瞻远瞩,驾驭自如。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将体育练习的知识方法作为发展学生能力的载体这一观念,彻底改革过去“传统体育”下的重视传授体育知识,轻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填鸭式”倾向。
例如,对体育动作的学习要重视其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和规律,引导学生明白此练习动作要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对动作的学练要重视其分析、领悟和掌握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练习、反思、纠正、巩固、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动作练习方法和能力;对于应用,要重视将学生已掌握的动作联系起来,创造各种环境进行练习(如情境想象、实战运用等),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运用能力。
三、研究学生——脚踏实地面向全体学生
大量的实验研究和课堂观摩表明:学生在认识和能力上的差异,主要不是发展限度上的差异,而是在发展速度上的差异,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许多有待开发的潜能。因此只要教师树立面向全体的观念,真诚地关心、关怀每一个学生,就完全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为高层学生、B组为中层学生、C组为低层学生),实行“分层施教、异步达标”的教学策略,要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学生的落脚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的是支配课堂教学的主线,是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出发点,它决定着整体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其发展目标,如“初一排球自垫球”教学目标可以定为:
共同要求:学会自垫球的动作要领和方法。
不同要求:
A组:自垫球(完成10次以下)重点辅导。
B组:两人一组抛垫球(完成10~29次)。
C组:两人一组对垫球(完成10次以上)
2. 施教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贯彻因材施教的意图。如对基础较差的,主要以模仿性学习为主并重点辅导,使他们理解到掌握必要的动作要领,并从中找出规律性,学会练习,培养能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以在牢固掌握该动作的前提下注重培养技能,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和运用能力。力争使C组学生“做得好”,B组学生“好得做”,A组学生“得做好”。
3.检查分层
检查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练习的情况,能反映课堂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检查应精心编排,针对不同要求、不同难度的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充分调动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评价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要求。不同的评价让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总之,在教学时,体育教师要首先分析动作形成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作练习方法,其次提高学生体育活动和自我评价的能力,灌输体育意识,最终为实现终身体育服务!
(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