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1-12-29韩玉红
成才之路 2011年5期
摘要:中学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的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学科,而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打破常规,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上谈点体会。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方法
一、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创新是指贯穿整个教学之中的一条教学原则,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落实这一原则,将使课堂出现一种新的局面。数学课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听完之后做练习题的格式。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使他们处于积极创新的状态,有进行创新的欲望。课堂开始时,教师给出一些实例或具体的现实数学作为起点。
二、要让学生学得轻松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增强师生感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活动生动有趣。比如,在教学函数时可以把这章的内容分为三类:概念类、计算作图类、运用类。在规定的时间里通过讨论、总结使学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应注意的内容。如在概念类中一定要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的意义和性质。
三、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语句要逐字逐句逐段讲解,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语句反复强调,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标上自己给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首先让学生读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审题,最后确定最佳的解题方法。
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会去钻研。创新肯定是标新立异,肯定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创新的源泉就是好奇心,因此,数学老师要培养、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另外,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找一些阅读题目让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这道题的重点、难点和易错处,设置思考题、课外阅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课外数学材料,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进一步顺应和强化知识。
四、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之所以有利于贯穿“创新”原则,这与数学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同时也是最容易“创新”的一门科学,因为数学实质上正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这与别的科学不一样,让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思考,这样一道题就不难解决了。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如在讲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题作为速算题,以提高学生快速答题的能力。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阅读题比赛,分析各种解题方法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创学生的创新能力。
(连云港市板浦第四中学(苏光中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