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互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1-12-29雷秋峰

成才之路 2011年5期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数学思维,这需要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那么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呢?
   一、改变师生角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平等,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引导者。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要从已经习惯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数学教师的作用,不应是“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上。
  例如,在讲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的导学可以从实验入手,实际操作或演示就可很快得出结论: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这种演示导学既直观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学生非常容易接受这个知识点。在教师提示后,学生自己阅读,找出本节的重点、新知识点和难点,先自己利用已学的知识尝试解决,攻克疑难问题。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运用旧知识进行求证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得以进一步锻炼的过程。
   二、创设师生平等的对话环境
  古人常说,工夫在诗外。教学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术功底,我们必须在课外大量地读书,认真地思考;为了改善教学技巧,我们必须在备课的时候仔细推敲、精益求精;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尽量使三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加完美,我们的教育就会更加成功。
   三、师生相互理解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看到的是一种双边的交往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点,学生思考;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互相倾听、感悟、期待。这些活动的实质,是师生间相互的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并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师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来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谊,培养积极情感。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非常融洽的关系,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合作学习,真诚沟通。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心领神会。而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许变化,教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里的“灵犀”就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起来的相互理解。
  (冀州市魏家屯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