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懊恼与沮丧:一节失败公开课的反思

2011-12-29溪海燕

成才之路 2011年5期

  临近期末,我突然接到学校公开课的通知,焦虑却也无奈——期末的内容大多是复习旧课,学生的注意力也直接指向了考试,如何设计内容、如何调动学生都非常棘手,可是任务摆在面前又不能退缩。经过几天的思考,我选择了教材以外又有一定相关的内容——兼顾知识、趣味、实用,并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动手操作、实践、反思交替进行,希望在紧张的复习阶段让学生轻松地了解一些实用知识,甚至我也暗暗地为自己在没有条件下创造的条件而得意,对“上”课的效果充满了期待。
  考试前三天,在一个班试讲,好于预期,让我信心倍增。
  考试前一天,我带上了平时最得意的弟子,雄赳赳地踏进学校多媒体会议室。接下来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的控制。我像个小丑一样在讲台上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学生却像路人甲乙,忙着偷瞄课本,无暇关注,偶尔的善良让他们抬头望我几眼,想要配合地说些什么却显得一脸茫然。几次尝试的结果便是失望控制了我的大脑中枢,沮丧弥漫了我周身血液,于是我心安理得地放弃了对学生的要求,也强颜欢笑地表演着独角戏,并草草结束。
  对我来说,这次公开课是失败的,对学生的错误预测,直接导致了我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组织的失误,并影响了上课的情绪,巨大的落差让我沮丧万分。
  正当我反省时,不经意间瞥见了空荡荡的会议室后面有个害羞的小男孩还在望着我,看我抬头看见了他,他才鼓足勇气,怯生生地说:“老师,我帮您拎电脑吧。”他边说边走到我面前,“您千万别生气,我们班同学今天表现不好,不是针对您,主要是因为明天就要考试了,大家都很紧张,心里不踏实,昨天都不是这种状态;其实您上课的内容真的很有用,也挺有趣的,我都能感觉到您费了很多心思,可是发言的太少了,我都觉得对不起您……”听到学生的话,我热血上涌,堵住了喉咙,泪水充满了眼眶,想说句谢谢,却感觉那么吃力和苍白。
  回到办公室,送走了学生,我才渐渐稳定了情绪,为自己轻易的沮丧而懊恼。
  坐在课堂上的学生,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容器,我们教师说什么就接受什么。他们首先是人,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上课的责任就是把人类积累几千年的智慧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更要综合考虑,不仅包括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接受能力、思维习惯等,更应该分析他们的学习环境、揣摩他们的心理状态、体谅他们的苦衷与不易、容忍他们的小脾气甚至错误。
  即便如此,也不能时时事事都照顾周全,因为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学生在成长,所有变量都决定了教育的不可复制性,即便面对同一群孩子,也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万能的。所以我们没必要对自己求全责备,而是要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尝试中不断完善对学生的判断,并因势利导。教师,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能力,更不能期望一劳永逸,丰富对学生的认识永远是教师的必修课。
  对于结果,更不应该过于奢求。因为教育,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的效果也不是一节课就能决定的。只要教师认识到教育过程中爱与责任的重要,并坚持付诸行动,学生就一定能感受到教师的辛苦与付出,不仅收获知识,更能体会到人格的力量。我相信,跑过来安慰我的只是那群学生中的一个代表,他们都能看到我的努力,感受到我的付出。对教师来说,教好一节课不难,难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如一;对学生来说,学会一课时容易,不易的是终生受益。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