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
2011-12-29杨凤娣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它能使学生做到不令而行,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一、身教之人格的力量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他的一些细小的动作、说话的口气、读书时的神情语调、写字时的姿势,都会成为学生乐于模仿的东西。
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工作应满腔热忱,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一丝不苟,关心爱护学生,乐于奉献。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史上,让我最感欣慰的是丁辉同学的转变。一度让许多中学生痴迷甚至迷失方向的电脑游戏也曾经牢牢地抓住了他的心,他无心学习,旷课去玩,还玩通宵,使他原本不理想的学习成绩更是雪上加霜,一落千丈。人坐在教室里,但是什么也听不懂。他脾气又特犟,老跟任课教师顶嘴,许多教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不再管他了。作为班主任的我,虽然为他操碎了心,但我想,他能坚持坐在教室里听课,没有选择辍学,说明他还没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要努力地拉他一把。我拿出我最大的耐心去关心他、启发他,也发动学生去帮助他,暑假里都不忘给他写信,我真切地看到了他被大家接纳后的喜悦。也许是应验了“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吧,他的作文水平提高得特别快,构思、立意都与众不同,有好几篇文章被我稍作修改之后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也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对他的期待终于有了期待后的效应,一直被认为不能毕业的他,终于顺利地毕业。
二、身教之爱的力量
1. 严爱优等生
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们不能宠坏他们,更不能迁就他们。曾经教过一个叫张聪的学生,人如其名,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比较内向,不太说话,这样的学生在大部分教师的眼中,都会觉得他比较老实稳重,什么坏事都不会想到他身上去。当时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有个学生说他的书经常上课时莫名其妙地被拿走,课后又好端端地回到自己的课桌里,每次回来的时候书上总是被写上了一些粗俗的、侮辱人的话。作为语文教师,我认识每个学生的笔迹,我认出了是张聪写的,但我不敢相信这是他写的,因为他在我的头脑里一直是一个什么坏事都挨不上边地乖孩子。但在我多次跟他的谈话中,他最后承认是他做的,是因为那个学生在初一的时候卖给他一样东西,这个东西不久就坏了,于是他怀疑那个同学是故意卖给他坏了的东西,他心里一直耿耿于怀,就想出这么一个办法来报复人。如果我们按照习惯性的思维,认为成绩好的学生样样都好,而忽略了对他们思想的引导,是不是会造成大的隐患呢?
2. 关爱后进生
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地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举左手举右手”的例子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经典:会回答问题时就举左手,不会回答问题时就举右手,这位教师用他的爱心、善解人意之心,跟孩子达成了一种默契,保护了一个学习不好,但有着向善、向上心的后进生的心灵,维护了学生的人格,并培植了学生可贵的自信心。教师真的应该用心去保护一个弱势孩子的心灵,使他能健康地成长。
3. 善待问题生
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我们一(2)班有这么一个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在班内比较好,但他的一些做法有时候真叫人哭笑不得!比如运动会时,他的口号是“一(2)班加油,一(4)班漏油”,甚至还指着人家班主任鼻子不服气地说:“我们班一定会胜过你们班的。”我觉得这是孩子的一种狭隘的好胜心理在作祟,你要说他的品质如何恶劣似乎还谈不上!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没有冲动地去把孩子一顿骂,而是找他谈话,指出他不对的地方,孩子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只能刺伤孩子原本存在的一种向善之心。
总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用我们的人格去影响、打动学生,用我们的爱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用我们独特的教育方法去扶植一棵棵幼苗,我们就一定能在有着芬芳花朵、甜美果实的桃李树下,走出一条希望之路。
(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