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计算机教学探索

2011-12-29马志刚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计算机教学要求我们去深入分析学生的学情、教材特点、课程知识结构特点等。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对课堂教学过程作了初步的探讨。
  一、学生基础状况
  现在的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及家中已经接受过了长时间的计算机教育,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针对学生的现状,在教学方面主要采取特殊的方法激励学生,让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充分地利用起来。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1. 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主题的选择恰当与否,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前提,它既关系到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又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给学生展示利用这门学科的知识创作的实例,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哪个领域,让学生意识到掌握课本与实际操作是相辅相成的,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新知识的强大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 讲求知识的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
  要因材施教,选取学生够用的、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紧密联系新知识,这时学生会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听课是学习的最直接的方式,而动手操作则是学生的关键,完成上课所讲解的实例,那需要学生的耐心、信心、悟性。因此, 在实际讲解中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3. 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给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养成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及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分析并解决问题。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度的问题,问题不能太难,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并适当地去辅导,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课堂纪律的管理。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激趣、讲解、练习、展示这四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而加强课堂学生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后者为前者的基础,环环相扣,密不可分。教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从始至终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晋州市职业技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