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科学试卷评析

2011-12-29陈国文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一、试卷总体分析
  金华市中考科学试卷经过多年命题、考试的实践,已经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模式和框架。近几年科学试题延续了这一传统,题型题量及试卷结构保持稳定。
  科学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单选题,卷Ⅱ为非选择题。全卷包含物理试题、化学试题、生物试题、地理试题,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试题主要按题型,兼顾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
   2010年科学试卷中的试题分布情况表
  试题中,课标规定的重点内容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试题增多;有利于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试题增多;与实验考查有关的探究性试题增多。而对于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试题几乎没有。从知识内容上来看:(1)突出重点,加大试题覆盖面;(2)知识点稳定;(3)学生的阅读量和书写量均减少,留给学生思考和作答的时间增多,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下对中考命题的要求。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主观题比重有所增加,因为主观性试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考试内容的主要特点
   1. 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科技设计试题,已经成为中考命题的方向
  注重在真实、生动的生活情景中考查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寻找好的联系实际的素材,挖掘试题的教育功能,使中考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发展并对教学产生正导向功能。
  (1)贴近生活、联系生产实际设计试题。
  试题源于课堂教学实际且贴近生活,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有机结合的特点。试题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自然现象、社会热点和重大科技成就等鲜活素材为背景,渗透STS教育,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010年第1题】“低碳生活”。
  【2009年第1题】200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评析】本题从实际生活中提取素材,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科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试题情景设计简单明了,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现了STS的理念,渗透了环保节能的意识培养。
  (2)从实际问题中挖掘综合性试题的素材。
  【2010年第17题】手影表演的光学原理。
  【2010年第19题】属于省力杠杆。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素材,考查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近几年来在科学评价试题中出现频率不断增加的一种命题形式,其良好的评价导向已越来越被师生所认可。这两个图文并茂的试题,情景设计简单明了,生活化气息扑面而来,第17题则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光学知识的理解,第19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力学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在日常的观察中既要关注事物变化的结果,更要重视事物变化的过程。
  (3)从技术产品中挖掘科学知识应用的素材。
  【2010年第25题】科技小组设计并制作的一只喷气船。
  【评析】本题考查学生是否初步养成了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习惯,形成了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试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科学技术的应用性。通过解答本题可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中的乐趣,树立社会责任感,同时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4)渗透地方文化,凸显当地特色。
  【2010年第11题】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月相。
  【2010年第13题】秀美的风景。
  (5)关注科技,联系社会热点设计新情景的试题。
  充满时代气息与生活气息是今年很多试题体现出来的特点。不少试题紧密联系了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出人文性、生活性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0年第9题】为选用节能交通信号灯的灯源,LED灯和白炽灯的比较。
  【2010年第21题】科学考察船。
  【2010年第24题】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0年第14题】倡议,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不做“酒司机”。
  2. 科学探究题的设计,注重体现了科学思想和思维方法,探究能力以及开放创新能力的考查进一步成熟
  给出器材设计实验的试题能较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开放创新能力,已趋近成熟,学生也逐步适应,但注意在设计过程的选材和表达。
  【2010年第28题】根据下图试验装置中所描述的现象回答问题。
  【2010年第33题】某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书本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评析】实验设计题是科学试题中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科学探究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一类试题。两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方法和现象进行实验设计并说明具体的理由,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应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类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 能力立意,加强初、高中的衔接
  【2010年第26题】关于二极管的电子电路。
  【评析】电路图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生探究电学问题的常用工具。试题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更加强了初、高中的衔接。
  4. 试题立意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突出人文性和教育价值
  试题力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统一,加强考查学生的科学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程在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
  【2010年第2题】新中国六十年国庆阅兵。
  5. 试题的呈现形式出现多样化,突出图像功能,体现学科特色
  试题运用了丰富的图像,以这些图像为主要载体设题,利用科学图像的功能,直观地表达了科学空间的概念,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科学图表、图文材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具有鲜明的科学特色。图像形式新颖多样,有利于引导教师重视对图像教学资源的利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像进行学习,掌握通过图像获取科学信息、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技能。2008年、2009年、2010年都有19个试题使用图像或表格。
  三、对试题的建议
  1. 试题渗透了教育功能,体现开放创新时,是否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开放性试题包括条件开放、解题过程开放、答案开放、表达方式开放及评分标准等类型,但这类试题评分时增加了教师评卷的难度,更要求教师评价答案应不受定式思维的局限。
  2. 试题中应该更加体现学科之间的渗透,通过增加综合试题的设置提高学生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提议中考是注重初、高中的衔接,给出丰富的条件,考生从已有条件中获得信息,从而使思维更加全面
  4. 希望继续保持试题的稳定性、注重考查能力的特点
  
  (武义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