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思维情境的设计
2011-12-29尚长友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下面笔者就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思维情境的设计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导得好,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新课导入中,精心构思思维情境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反之,教师若不注意思维情境的创设,一开始就平淡乏味,学生无所追求,后来再来扭转乾坤就比较难了。
案例1 《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情境设计。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6个英文字母,除了能组成英语单词外,你们知道这些字母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吗?
学生沉思了一会,不敢举手发言。
师:那你能说出下列字母在生活中表示“人名”“地名”还是“数字”?
(1)小A和小B周末一起去看电影《阿Q正传》,这里的A、 B、Q表示的是。
(2)国庆长假,小明游玩了A城市,这里的A表示的是。
(3)扑克牌中有K牌和Q牌,这里的K、Q表示的是 。
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而且很快就联想到了一些例子,如我们在音乐书上看到的C大调、汽车牌照浙G、李字牌蚊香的农药登记号WL200164等字母。教师适时指出数学中字母可以表示数,然后出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在这个情境中,教师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可接受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这种自主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乐趣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二、创设情境,探索、巩固新知
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思维障碍。学生面对新的、带有挑战性的现实的有趣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的意识,发挥思维的潜能,深入地钻研、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案例2 学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后,教师提问:请你用所学知识测量出学校旗杆的高度(图片显示操场上旗杆实景),并要求画出示意图,简单说明测量原理。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在纸上总结出了如下示意图:
方法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说明:AB表示旗杆,CD表示竹竿,图1、图2、图3运用太阳光线互相平行,构造相似三角形,量得竹竿及其影子、旗杆的影子长度,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得到旗杆AB的高度,并明确图3最易操作。
方法2:阴雨天时利用标杆
如图4,要注意的问题:观测者的眼睛C必须与标杆的顶端E和旗杆的顶端A“三点共线”;
需测量的数据:观测者的脚D到旗杆底部B的距离,B到标杆底部F的距离,EF的高,CD的高。作CG⊥AB于G,构造相似三角形。
如图5,EF表示竖立放置于眼睛(O)前的直尺,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得到答案。或将人与旗杆拍摄在同一照片中,运用线段成比例计算。
方法3:利用镜子的反射
请看他们的发现:
旗杆底部有基石,与竹竿底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测量计算所得减去基石高度才是旗杆实际高度;
因为基石及其他原因,所得数据有误差,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观察到旗杆顶端与教学楼顶楼高度一致,可直接在教学楼顶往地面放下绳子,则绳子的高度就是旗杆高度。
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信;在发现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等。这些看似无形的因素,一直是我们以前的教学中所缺乏的,也是将来的教学所应加强的,它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在练习中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练习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也是学生深化、提高的过程。因此,有目的、有选择地编选课堂练习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练习中,教师根据所讲的内容编选变式题,能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创设数学思维情境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恰当地创设思维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然而创设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从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