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1-12-29殷古军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摘要:化学实验课是一门具有自身独特优势的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本文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阐述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把书本知识形象具体化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做到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具体来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实验前的知识回顾
实验教学之前必须让学生对要进行实验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和复习。因为初中化学实验主要还是一种验证性的实验,课程中对实验的设置主要目的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以及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实验教学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回顾单体、化合物知识,对其中的概念要熟悉,在铁与硫酸铜进行置换反应过程中应该出现哪些现象,实验操作步骤是什么样,这些在实验教学之前就应该让学生掌握。
二、实验中的情境设置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例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教师可以对书本的实验原理进行讲解,出示一些实验仪器和药品:如集气瓶、双孔橡皮塞(导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白磷等,让学生在没有实验指导教材的情况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这样的结果可以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理解,并且使学生在自主情况下设计实验、讨论实验,并对中间出现的不足加以改进。
三、实验后的激励性评价
创造宽松的实验环境是指创设一种师生相融、合作交往的良好实验气氛。实验教学不再仅仅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更是提高实践技能、训练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的绝佳机会。同时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彼此产生平等交流的愿望。
正确的激励评价方式是创新教育的动力。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待一些相对后进的学生表现出的暂时不尽如人意之处,激励评价就更显得重要,经常性地使用如“不错”“很好”“你能行”“试试看”等激励性课堂用语,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很有帮助。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
总之,化学作为一门极具魅力的学科,锻炼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始终离不开大量的化学实践。进行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也便于为将来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连云港市板浦第四中学(苏光中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