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职校语文教育中学生尊重需求的满足
2011-12-29董蕊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摘要:尊重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现今职校生脆弱的心灵对于尊重的需求更加的迫切,满足学生尊重的需求将成为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语文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也成为上好职业语文课的必要条件之一。
关键词:职校;语文教育;尊重需求
所谓知识,就是看见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所谓智慧,就是面对一粒沙子,能看见一个沙漠。而语文教育就是一门这样的艺术,教师面对学生叛逆、封闭的心灵,就要用智慧聚集每一粒沙子,让孩子在成长中寻到一片无边的绿洲。
一、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尊重需求的思索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我认为,当今职校的孩子最需要、最缺乏的就是第四种需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二、尊重需求给我的启示
职业中学的学生多数属于社会之弱势群体,语文素质不高,尚未养成良好之学习习惯,内心十分脆弱,他们更需要教师、家长甚至社会的关注和尊重。《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之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之组织者、学生阅读之促进者。”因此在教学中,师生是一种交往过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之,师生关系是和谐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这些,就是在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
尊重学生方面,通过读书还得到了一些启示。陈钱林的《尊重教育》一书把尊重学生的方面定为:(1)尊重学生的人格;(2)尊重学生的心灵;(3)尊重学生的权利。我认为尊重学生还应包括:尊重学生的知识,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理想。做到了这些,就弥补了学生心灵中所缺失的一部分。
三、怎样做才能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
尊重学生,首先要做到赏识。赏识是以人性为基础,是在尊重学生个性、承认资质差异背景下对学生闪光点的发现和彰显。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一面,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和一颗宽容的心灵,让孩子受到鼓舞、增强自信,从而获得尊重。
其次要赋予期望。孟子提出的“人皆可为尧舜”就说明了期望的巨大教育作用。运用期望法最根本的环节是期望信息的传递,而教师期望信息能否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关键在于教师期望信息的行为方式。如和他联络感情、评价诱导他、榜样启迪、委以重任、暗示启迪等。
第三要善于接纳。接纳,意味着我们首先把学生当做和我们一样的人,一个自由、独立、有其独特天性、独特人格和尊严的人。接纳是一种爱,但不是给予和施舍,而是一种平视,是理解、接受,是关注和认同,甚至是宽容。要接纳学生的缺点,接纳学生的差异,接纳学生的错误。
第四要学会引导。引导并不是教师一味地以自己的思路来引导。教师要深入学生的思想,明白学生想的是什么,他们到底在想什么,他们的思维在哪里被卡住了,从而把他们的思维引入正途。
(唐山市丰南区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