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1-12-29万月萍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无疑可以使教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使教学变得高度有效。教师必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质疑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疑能力;培养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在我们目前的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都努力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的教学模式,但仍然有很多的数学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完全被教师的问题和答案牵着走,学生根本没有考虑和质疑的时间,更谈不上让学生发挥个性,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创新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教会学生去质疑,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会思考,学会求异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 营造积极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沉闷、严肃的课堂气氛容易抑制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严重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摈弃僵化、保守的管理手段。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营造健康有序、开放高效、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流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促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铸成学生自由、独立、主动探索的心态。教师应适时地抓住学生的情感G点,及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和见解,发表创见,标新立异。对积极提出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地表扬或表彰。
  2. 发扬民主平等,让学生敢于质疑
  质疑求异是创新的开始,学生有疑问,这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流露,它将推动学生不断思考、探索,从而有所创新,创造性思维由此而产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淡化教师权威,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活泼生动的环境中勇于大胆怀疑、大胆猜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教师要保护学生这种积极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敢于发言的勇气。一些在教师看来不起眼的小问题或一些可笑的问题,对学生都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都是一次探索新知识的开端,教师都应以最大的耐心去倾听,以最大的热情去启发诱导,多肯定少否定,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思维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 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质疑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来源于情感。教师要善于利用师生情感交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问题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情况和就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激发思考。而兴趣又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提问。因此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强化问题意识。设置问题的情境应使学生的原有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发生碰撞,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活学生思维,使之“生疑”“困惑”,进而使之勤思好问。据此设置问题情境可采用以下方式:(1)利用“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情境;(2)利用兴趣设置问题情境;(3)利用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和矛盾设置问题情境;(4)利用实验设置问题情境;(5)抓住重点词设置问题情境;(6)逆向思维设置问题情境;(7)发散思维设置问题情境。
  4. 讲究方法、过程,让学生学会质疑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现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实践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对学生主体性培养的关注,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后,创造性学习才能有实现的可能性。而有些学生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一些理论和现象也想提出自己的问题,但缺乏相应的思维方法,有时想提问却不知怎样提问;提出问题可能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等。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变单纯知识传授为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第一,教师要从自身的创新精神去感染学生。教师要有标新立异的思想,有“不唯书,不为上”的精神和敢于向一切权威、定论挑战的勇气,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第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储备有限,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学生的主动钻研、思维推导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诱导点拨。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使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能。
  第三,注重演示提问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思维的推导过程,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一些问题情境,逐步演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如何提出与所演示情境相关问题的方法,以便学生模仿、领悟和习得。同时,要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观察、想象、理解、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学会质疑的方法和技巧。
  总之,教师要时时刻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指导学生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其创新的自信心,使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质疑。这样,学生就会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质疑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M].福州:福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