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理解物理教育
2011-12-29郑江华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一个人的中学阶段会对其整个人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从现代历史来看,一个好的中学,总是能够名家辈出。比如香港培正中学,造就了许多的数学、物理方面的人才,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以及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究其根源,这当然和其优良的师资、高素质的学生以及浓厚的学术氛围所分不开,但是这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学教育在一个人成才上所能起到的作用。
首先,物理是揭示自然规律的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认识规律的思维方式。教授一门科学,既容易又不容易。说容易,既然是科学,就是一种自然的规律,只要循序着自然的逻辑去理解、去深入,总是能让人“懂”得物理。说不容易,因为本着通常的教育方法以及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物理教学,很容易就把教师和学生引入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死胡同。科学的基础是思维方式。而物理也恰恰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结果。物理在教会学生一种已知规律的同时,也应该传达给学生认识未知规律的思维方式。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看起来很简单,然而在实际操作起来却总是相当的困难。而中学时期正是一个人思维方式方法形成之际。我们这个世界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倡导的是自由,有了自由思想,科学才能真正生根和成长。物理也正是这样。而现在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将人死死地限制在了书本之上,另一方面,健全的考试机制不能给人以自由的空气去思考真正的物理科学问题。当然,本人也并非反对考试,只是觉得在目前这种考试高压之下,很难让学生真正由于对物理的兴趣而乐于思考。
实际上,中学物理形式是简单的,但是本质上绝对的不简单。拿力学来说,中学已经将经典力学的思想全部阐述清楚了。真正地“懂”了牛顿三定律,也就掌握了经典力学思想。再复杂一些,深入到现在的学术问题、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等,也不外乎牛顿三个定律加上一些复杂数学工具的应用而已,再前沿的经典力学问题也超不过这些。所以说中学物理已经完全可以教授给学生完整的科学思想了。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中学阶段已经在一个学生之后的更深层次的学术生涯上打上了烙印。
其次,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物理学是在实验与理论紧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进展的基础在于理论能够解释现有的实验事实,并且还能够预言可以由实验证实的新现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方面的训练,不但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条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途径。如果能在现有的基础之上,除去现成的仪器,能够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完成实验,这无疑对学生能力培养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物理是一门科学,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习,绝对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是科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形成。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