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素质

2011-12-29蒋雅玲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摘要: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我们科学教师应利用学科的特点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
  关键词:创新;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技能
  
  一、揭开神秘面纱,解读“创新”的含义
  1. 创新存在神秘感
  不要以为“创新”是少数人的专利。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正确理解“创新”的含义,平时经常先给一些思考题,让每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将部分学生的新颖、有独创性的见解集中起来介绍给全班学生,并告诉学生提出不同于一般人的观点也是一种创新。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创新潜能人人都有,只是有没有得到正确引导而已。
  2. 只注重创新结果不注重创新过程
  其实,创新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比创新之果更重要。我经常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小实验,并要求详细记录实验方法、步骤和有关数据,对那些实验方法新而有创意的学生不论是否已得出最后结论,都对他们的做法加以肯定和鼓励。
  二、变换教师角色,营造“创新”气氛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在教学之余要钻研专业知识,教学中适时渗透学科的前沿信息,增强学生创新的使命感。例如,我经常把学科的最新科技成果结合教材内容介绍给学生,把相应的焦点、热门问题提供给学生,并和他们一起分析讨论,让学生产生学创新、想创新的欲望。
  三、点燃求知欲望,提升“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可以理解为:想去创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一个人如果能作出创造性的成就,首先要有创造欲望,有一种积极主动去创新的意识。
  1. 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更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也是创新的动力。学生在学习中,受好奇心的驱使,提出一些有趣、甚至很古怪的问题时,教师不可置之不理,更不能批评嘲讽,应尽可能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例如学习《人的发育》一节,当我讲到分娩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为什么婴儿总是哭着来到人间,而不是笑着来到人间的?哄堂大笑后,我立即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老师也不知道答案,课后我们再一起共同探讨,找出答案。”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天地,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对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是极有利的。
  2. 注意培养探究性
  很多学生的好奇心仅停留在一般了解的水平上,不能深入地研究,缺乏探究性。我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第一,利用教材激发意识,如:鸟儿为什么会飞?桃树为什么会结果?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黄?水沸腾为什么能顶起壶盖?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第二,做一些专题练习。如:我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查阅资料找出答案,及时给予鼓励。总之,培养探究性是教会学生寻找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为创新打下基础。
  四、借助活动载体,构建“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构成创造力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
  1. 引导求异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和发散性思考题,引导学生思维。我平时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多样性”。即训练学生对一个问题获得多种多样的结论。二是“灵活性”。训练学生对一个问题要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及时修改和补充原来的想法。三是“精细性”。即训练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和精细。四是“新颖性”。即要打破思维定式,答案可以有个体差异,各不相同,新颖不俗。
  2. 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勇于怀疑,培养批判性思维。因为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只会使思维僵化,不可能有创新。要创新必须先挣脱复制型思维方式,用批判性思维开路,才能打开创新的大门。为了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有时我让学生先做练习,然后把答案(其中有几个答案是我有意写错的),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自己去对照,在讲评时对能及时指出错误答案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奖励一些学习用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信心和能力。
  五、开发智慧能源,掌握“创新”技能
  我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主要是他们的观察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实验技能。
  1. 培养观察力
  观察行为是创新的前提之一,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观察和想象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观察是“智慧的能源”。敏锐的观察力来自训练有素的观察技能。教师应根据被观察事物的特点,指导学生从大到小、从点到面、由远及近、由短期到长期、由直接观察到用精密仪器进行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学会全面、系统地科学观察,训练出敏锐的观察力。
  2. 培养发现问题能力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如:改变提问方式,由常规的教师向学生提问,改为学生相互并向我提问。另一方面让学生多到自然界了解,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新鲜事物和现象,提出所想到的问题。这些广开提问的思路和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实验技能
  实验技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技能,许多新的观点和疑问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而科学实验技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启发和导向作用。例如:通过采集和制作植物的腊叶标本和昆虫标本等,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观察实验材料的技能;通过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观察生物的微观结构和行为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使用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技能。
  在当今新的教育形势下,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按照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设计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创新体验,努力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赵家平.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J].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