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11-12-29陈勇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摘要:山区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种种问题,素质教育迟迟未能落实,这里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山区高中体育教学有困难也有前景。我们应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改革教学模式,融“五育”于一体,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会学生终身体育。
  关键词:山区;五育;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在山区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确实存在较大的困难,经济落后、经费有限、信息闭塞、重智轻体、器材设施不足、师生基础较差等,但也不是毫无优势。人们往往只看到劣势的一面,却对山区户外运动资源的优势视而不见,对山区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避而不谈,同时很少解剖自己,分析人的主观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存在方法单一、内容枯燥、敷衍了事等问题。没有中考、高考体育任务的就采取“放羊”,运动负荷安排不均,完全没有素质教育的理念,究其原因,除了客观条件有限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狭隘甚至片面的体育教学观
  上体育课就讲体育,体育就是训练体能,在体育课上进行德、智、美、劳教育是不务正业,哗众取宠。这种思想在山区体育教师中普遍存在,更有甚者自己不做,还对实施者冷嘲热讽。
  二、体育教师有限的知识储备
  从教前学得不扎实,从教后没动力学,这是山区部分体育教师的真实写照。素质教育需要体育教师具备各方面各学科的知识,但是现在“有心无力”或者“无心也无力”。
  三、学校领导的教育发展理念有误
  在升学率压倒一切的大环境下,领导们看不到“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内在联系,少开设体育课,开设了也不闻不问,体育教师的辛苦工作得不到重视,学生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频出问题,影响学习。
  四、山区体育的优势没有得到开发
  山区有不少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活动,有不少乡土器材,有广阔的场地,更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学生和不计报酬甘当人梯的教师,要充分发掘地方资源,化劣势为优势。其实,在体育课中渗透素质教育不仅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也是解决课堂枯燥的有效途径,更是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在体育教学中顺利地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解放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摒弃陈旧落后的体育教学理念,树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形成“大体育”教学观。教育是人类社会维系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体育正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体魄健壮的人的有效途径,因此着眼点要从单纯的体质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转移。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中,从内容上、方式上,除了要发展学生的体能、掌握运动技术,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运动兴趣、习惯和能力,树立现代化的体育意识。为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的教育。
  2. 加强学习,补充新专业知识
  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就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理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教学,既然选择了在山区中学任教,就要安教、乐教。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价值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再次,教师除了对体育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之外,还要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学科之间的知识本来就不是割裂的,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 改革教学模式,渗透素质教育
  在努力完成本学科主要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根据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充分挖掘本学科教材的各方面内在的、合理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尤其是结合山区地方特点更能引起学生兴趣,收到实效。如爬山越野之类的活动。不能因为自己是体育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教育和智力开发。德育、智育、美育、劳育和体育本为一体,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每一堂课的时间表及教学内容、环节,力求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挖掘美的素材,让学生体验体育美,在体育美的熏陶下,产生体育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美学素质,如健美的正确方法和理念;经常开展体育竞赛,既增长知识,训练思维,又培养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4. 发展娱乐体育,支持终身体育
  玩是学生的天性和本能,山区的孩子们更需要教师带领他们“玩”,从玩中体验到体育课的乐趣。娱乐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锻炼的方法以及掌握体育、保健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学生为主,以快乐有趣为中心,身心愉快地进行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亲身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能全方位地给学生以身教影响,并能体现出体育课的教育意义和作用。通过教师“角色”的恰当定位,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为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娱乐体育将是以后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高中毕业后,有一部分学生会立即走上社会,成为国家的劳动者,另一部分同学则会继续升学深造。无论是做一名普通劳动者,还是成为高校学生,都必须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知识。
  总之,在体育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有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基础和服务的思想。体育运动不是人生某一阶段的生活内容,而应是贯穿终身的。因此,中学体育教学需要认真思考和改进如何在终身体育理念下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