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生活化与日常生活数学化的教学策略
2011-12-29吴云花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要解决数学知识生活化与日常生活数学化的问题,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数学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要从现实生活入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引出数学,在研究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与日常生活数学化呢?具体策略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反思等活动中,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努力打通两个世界,在两个世界之间搭建起互通的桥梁。
一、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1. 在操作实践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
长期以来,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按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新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有许多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一致,能在学生的头脑中构成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两个相关联的认识空间,为我们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铺平了道路。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学习平面几何相关圆的知识之前,复习“圆的定义”后,可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何选择圆规:圆心一端要尖些,扎在纸上可固定位置(圆心确定位置),圆规支架上的螺丝松紧适度,太紧使用不方便,太松半径在画的过程中大小容易改变,画不成一个圆。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定点确定圆的位置,定长确定圆的大小。这样,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在理解概念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一个数学概念就是从一类具有共同本质属性的对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通常用一个名称或符号来表示。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数学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概念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教学《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后,可让学生收集家人手机的收费方式,根据学生收集到的不同收费方式,选择几种典型的例子,利用所学知识比较哪种收费更适合自己的家人,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离得很近,就在自己的身边。
3. 在知识运用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知识生活化已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教师要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生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教师首先应该运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梳理知识形成过程的思考脉络,然后叫学生写下这一共同发现过程。也就是重视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包括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回忆、归纳、总结、提高、反思、创新等。在实践中的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要求学生更多地从数学思考、数学发现方面写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记录。这些数学记录,能记录下他们心灵闪动的美丽火花,让他们心灵深处留下更多数学的烙印,并使他们终身享受到学会生活中的数学思考的价值。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把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二、日常生活数学化的教学策略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学完二次函数后可设计这样的数学问题:用12米长的竹簟在一边靠墙的地方围长方形鸭圈,怎样围才能使面积最大?若围成半圆形面积是多少?学生们将这样的日常生活问题,数学化为二次函数。当学生用二次函数的顶点知识,算得长为6m,宽为3m时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18m2时,十分高兴。最后,当学生围成半圆形,最大面积超过了20m2时,兴奋得跳了起来。又如,天冷不能下水测河宽,树高没有梯子测树高的情况下,如何知道河宽和树高?同学们对这样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更感兴趣,他们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用简单的自制测角仪,反复测量和认真计算,终于得出了比较精确的树高和河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日常生活数学化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这样设计数学教学,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需求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下了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启发诱导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花垣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