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3》中“免疫调节”一节新旧教材的变化

2011-12-29徐义光周妍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普通高中生物课改实验已经全面展开,如何掌握新教材编写的体系,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认识新课程改革理念,上好生物课呢?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中的“免疫调节”一节为例来分析与原教材的变化。
  1. 免疫学内容在课程中地位的变化
  原教材将免疫调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并列,而新教材中的免疫调节却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种调节方式。因此,新教材强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基础是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新教材体现了课改必须符合免疫科学发展的要求。
  2. 教学内容上的删减
  新教材删除的内容有:天花的防治即接种人痘、牛痘;抗原的性质、抗体的分布及发现过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小结与关系;自身免疫的病理过程;过敏反应的机理等。增加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两个资料分析;免疫学的应用由选学改为必修等。
  3. 知识性学习目标的要求
  原教材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理解抗原与抗体的知识,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与关系,指导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和免疫学的应用。新教材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其中新教材的概述就是原教材的理解水平,关注与指导也是同一水平,由此可见二者在学习目标要求上大体相同,但是新教材指导水平的内容较少。
  4. 教材编写的比较
  在编写上,新教材增加了“问题探讨”“本节聚焦”和“资料分析”。“问题探讨”注重从生活实际引出本节有关的一些问题,注重与上节内容的衔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强调知识的连贯性。“本节聚焦”以问题的形式提醒学生本节应着重关注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资料分析”也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增加其探究性学习能力。
  5. 插图的比较
  与原教材的插图相比,新教材插图的特点是:(1)生动形象,寓意深远;(2)注重整体性;(3)增加了实物照片,使知识更为直观;(4)出现了曲线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 语言上的变化
  新教材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为:(1)形象性。本节中引入了比喻,如“武器”——特异性免疫;“作战部队”——众多的淋巴细胞……通过比喻,使一些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便于理解。(2)探究性。本节的内容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并且具有梯度性,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起什么作用呢?→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呢?→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什么是过敏反应呢?这样能便于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和构建知识体系。(3)准确性。注重与大学知识的一致性,如效应B淋巴细胞改为浆细胞,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4)人性化。体现了课改的理念:科学·技术·社会,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总之,我们广大教师只有掌握新旧教材的变化,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有的放矢地上好生物课。
  (1.普兰店市第三十八中学;2.普兰店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