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机械原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

2011-12-29张树刚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机械原理》是工业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研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是介绍对已有机械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的方法;第二是探索根据运动和动力性能方面的要求,设计新机械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注意讲课的艺术性,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过程认识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结果要落实到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了解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和认识;了解学生对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还要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馈的问题。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了学生,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比如在《机械原理》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及教学内容,采取了教具演示、动手实验、课件演示、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注意语言的感染力
  语言是人们实现相互沟通、交流的最基本的工具,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知识、智慧,更体现了一个人讲话的艺术和技巧。教师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机械原理》是一门严谨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语言要准确而又精练,有条理而又合乎逻辑;语言表达要通俗,有节奏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听起课来精神愉快,易于接受,才能给学生的记忆留下较深的痕迹。而清晰明快的语音,更能博得学生的好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听起来声声入耳,主次分明。如果教师的语言干涩,缺乏吸引力,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提高授课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明晰、响亮、形象、抑扬顿挫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和概念,加深其理解;恰当地运用比喻更可以使学生全神贯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教学活动
  《机械原理》的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机构的分析和机构的综合两个方面。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到有关机构的机构分析、运动分析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机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并受到有关机械设计计算和实验研究等某些必要的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因此,学生学习本课程,对他们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究实验应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实践来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而实验探究是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以往只靠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凸显探究的有效性,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的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因势利导,适当拓展,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进一步引导学生多思、善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认真钻研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