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人德为先必须育人德为首浅议

2011-12-29魏红星

成才之路 2011年6期

  摘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教育和培训来实现的,企业用人德为先决定学校与企业育人必须德育为首。学校育人德育为首是要求学校和教师应使传授知识和技能服从于德育,使之融为一体。因为人只有以高尚的道德作为动力,才会将他的聪明才智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财富,所以企业用人强调有才无德不被任用。以企业文化构建企业形象的过程,就是企业以德为先实施德育育人的继续。
  关键词:德才兼备;育人;用人
  
  人才是德才兼备的统一,是德与才的有机结合。但是德和才的形成都需要不断的教育和培训来实现。用人德为先的社会需要必须通过育人德为首为来实现,由此决定了学校和企业都有德育为首培养教育人的义务及责任。
  德在人的成才中的首要地位,决定了学校育人必须德育为首。学校的使命是育人,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如果说“才”是一个人做事的能力,那么“德”是一个人做人的品质(即品德和修养),是做人、立业、安邦之本,包括守纪、守法、守德等方面的意识和行为。有“德”是一个人能遵守法律、遵守纪律、遵守职业道德的意识和品行。可以说,不能遵守法律、遵守纪律、遵守道德的人,对企业和社会来讲就是无德或缺德,就难于融入社会。“人无德不立”,就是这个道理。
   “行成于思”,一个人的品德决定着其思想言行,所以人才的首要标准就应看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没有良好职业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往往缺乏奉献精神,很难将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对自己的第一要求,严重时会将个人的不良倾向波及和影响到整个团队。人的岗位技能可以培养,但人的道德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善。所以,人们有这样形象的比喻:“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学生从读书的第一天起,学校就强调德育为首,就是要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这说明作为一名学生,学会做人是第一位的。学校的德育就是要实现把道德规范变成学生行为,时时处处把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行为标准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确实感受到德育的育人功能。德育就在坐立行走、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之中。它从走好路、扫好地、唱好歌、行好礼、讲礼貌、讲卫生开始,从上好课、做好操、认真作业、扎实实践起步;它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乐于助人为乐、主动承担责任、树立爱心和感恩心、培育使命感与敬业精神中提升。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督促和引导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让身边的每一件事都渗透学校德育的功能,让规范成为习惯,使学生学会做人。德育为首就是当这样的督促和引导与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过程发生矛盾时,学校和教师应设法使传授知识和技能服从于德育,使之融为一体。学校、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应采取智慧和艺术的方法来引导实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并遵守道德规范,在具体的点滴生活小事中学会做人的基本素质,直至形成基本的道德习惯。
  职业学校的德育为首增加了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的内涵。社会需要职校学生在学校就要养成以遵纪守法为核心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品行。职业学校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提高职业素养。当然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还需要进一步在职业活动中强化,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
  德在企业用人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企业用人必须以德为先。国无德不兴,企业也同样如此。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若不发挥德在自我约束过程中的调节功能,那么,人有多大的创造力,同样就会有多大的破坏力。品德高尚的人善良正直,有人文情怀;品德高尚的人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会仅以实现自身价值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人只有以高尚的道德作动力,才会将他的聪明才智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财富。
  企业用人以德为先,强调的是有才无德不任用,把德放在第一位。由于企业衡量某人“德”的标准是能否遵守国家法律、能否遵守企业纪律和规章、能否遵守所从事职业的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所具有的诚信。每个企业都必须要求员工遵守职业道德,为人正直、诚恳,有责任心、有上进心和事业心,这是第一位的,或者是前提条件与底线。有才无德之人绝对不任用,就是企业用人德为先的本意。可见,企业用人德为先也是企业以德才兼备为用人原则的体现。一个能力很高的人,如果他不能够遵守国家法律,不能够遵守企业纪律和规章,不能够遵守所从事职业的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就有可能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来,还可能出现职务犯罪。当会计可能挪用企业钱财,当管理人员可能占用企业物品或是索要贿赂,当营销人员和技术人员可能会出卖企业的商业秘密。这时企业一旦发现员工暴露出缺“德”行为,即使个人能力再高,企业也会扫地出门。
  企业构建良好形象,须以企业文化来提升员工的德育品性。学生走出校门不是成长过程中德育的终了,而是在新的环境接受德育的继续。人的“德”是通过长期磨炼意志、修养品格形成的。一个人的好的品德一旦形成,在一个时期内,它会相对独立地作用于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具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力;但它又会是可变的,一旦解除了思想武装,降低甚至放弃了道德底线,它就有可能向相反的方面转化。企业员工的品德,会使企业更加有凝聚力,能促进企业更好地向前发展。所以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思想素质和个人品质教育与培养,企业需要并培养忠诚度高、能吃苦、踏实恳干、积极求上进且富有团队精神的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让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企业加强职工培训,促进人才成长;企业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精力充沛地投身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企业注重在平时与员工的点点滴滴的情感沟通和关心爱护,进行情感激励,从而大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等这些都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就是企业用人德为先的具体做法。企业的形象终归由员工德行铸成,员工只有具备良好的“德”,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为强调企业在员工中德育教育的功能,国家在有关政策中作出了明确规定:“各行各业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窗口行业’,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对职工普遍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加强岗位培训,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行业新风。”企业构建自己的培训体系就是要实现每个员工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诚实劳动,勤奋工作,掌握岗位技能,履行职业责任,严格遵守职业纪律,自觉维护正常工作和生产秩序等要求。这些要求处处体现了企业用人以德为先,培训育人德以为首的思想。
  (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