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课的导入方法
2011-12-29刘奎阳
成才之路 2011年8期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新课导入对整个思想政治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是优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在教学实践中,艺术地设计导入,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弛状态中吸引过来,调动他们的充分注意,进而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对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说明。
一、故事导入
针对学生爱听有趣故事的猎奇心理,讲新课之前,教师先精讲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有趣、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引出本节课要讲的课题。这种导入方法,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过渡到要讲的课程内容上。
二、名言、警句、诗词、典故等导入
名言、警句、诗词、典故等语句精练,语意新颖、言简意赅,富有感召力,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形象、生动、逼真,学生也乐于接受。用之导入新课,能够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用“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来阐明“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哲理;在讲联系观点时可借助“唇亡齿寒”的典故;在讲质变量变时可用“滴水穿石”的成语;在讲现象与本质关系时可以借助“兔死狐悲”的典故。
三、悬念导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例如,在“哲学常识”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目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短暂停顿,观察学生表情)这就涉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这样导入,“迫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寻根究底的欲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四、时政新闻、热点事件导入
政治课教学本身带有鲜明的时政性,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都必须渗透时政教育。用时政引入新课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取和利用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时政新闻、热点事件,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共鸣,启迪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
总之,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要紧扣教材,巧用教材,具有针对性,要使新课一开始就扣紧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冀州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