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厌学现象探析

2011-12-29黄凡亮

成才之路 2011年8期

  摘要:中职教育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中职生的学习现状令人堪忧,厌学心理是目前中职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成因,从中寻求解决对策,遏制厌学情绪的蔓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对策
  
  我国的中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学生的厌学现象非常严重。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已严重阻碍了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对中职学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纠正这一现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生的厌学现状
  厌学,指学生厌恶学习或厌倦学业的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有厌学情绪的学生通常的表现是心理上厌倦学习,态度上消极对付甚至抗拒学习,行为上被动应付或逃避学习。于是上课睡觉、逃课、考试作弊、沉迷网络、谈恋爱、抽烟、酗酒、赌博、斗殴等,个别学生甚至发展到诈骗、偷盗、品德低下,有的干脆辍学,对老师的规劝非但不听反而顶撞、辱骂老师。
  二、中职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分析
  1. 学生自身因素
  文化基础差,接受知识能力不强,自卑感重、学习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较吃力,学习能力有障碍,屡屡让学生失望,因而厌学。
  2. 学校因素
  学校不太重视学风建设、对学生关心不够,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影响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讲课不生动,满堂灌,让学生感到压抑。学校的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实习实训的课程太少,理论学习过多,不适应职校生的学习特点。
  3. 家庭因素
  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庭是学生的启蒙学堂。家长的文化水平与教育方式、家庭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亲子关系紧张、家庭不和以及家庭文化氛围缺乏等不良影响都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4. 社会因素
  (1)社会影响。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心理产生了对学习的轻视,认为不少人没有知识照样赚大钱。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场所,如游戏厅、网吧等,对学困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2)社会舆论。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读职校不如读普高”“职校生是没出息的学生”“读职校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等,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影响了其学习的情绪。
   三、改变目前职校生严重厌学的对策
   (一)改革课程设置,突出实训实用
  1.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办学质量
  职校生由于其文化基础差,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但是对实操课、职能课的训练感兴趣,这是消除职校生厌学情绪非常有效的办法。所以,应该增设实训课和实训设备,以保证必要的实训条件,给学生创造一个与职业现场接近浓厚的技术操作氛围。
  2. 增加实训课的比例,改革教材,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
  针对职校生的文化基础差、接受能力低、自我控制能力低、怕苦的特点和职校的培养目标,减少理论课,改革教材,降低理论课的难度,方便学生自学。另外还需提高实训课的比例,编写实训教材,把学生的上课地点设在车间、实训场所、实习单位,让学生多做少听,在“做”中学、“做”中思考,“做”中培养成就感和自信意识,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3. 加强校企合作
  与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方向,是改变职校生厌学的最直接见效的途径。
  (二)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成就动机
  职校生只有调整心态,增强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另外,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技能比赛,如会计知识技能大赛、钳工、车工技能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活动,掀起学习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的高潮。
  2. 引进淘汰机制,狠抓校风、学风建设
  学校要重奖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学校和班级开展你追我赶的竞赛活动,造就浓厚的学习气氛,适度淘汰一些“典型”,以此推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严格学籍管理、考勤制度、成绩考评和考场管理制度,以严格公正的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1.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向双师型发展
  经常派教师去用人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学习,或聘请企业中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2.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热爱关心职校生
  (1)尊重热爱职校生尤其是厌学学生。大部分职校生在学习和生活的经历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家长、教师,乃至同学的训斥、鄙视和嫌弃。因此,这些学生更需要温暖、关爱和尊重。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增强,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3)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重视学法指导不仅是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从而达到爱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优化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应调控好整个课堂气氛,注意学生的面部表情,及时用语调、手势和生动的语气来引导学生。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四)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拍
  可以建立家访制度、家长座谈会制度、重点学生定时联系制度、电话联系制度等,及时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学生多接受家长的鼓励、监督,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之,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行为表现也多样化。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给学生以科学和谐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叶澜,郑金洲.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许峰.职工学校教学实习改革措施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5).
  [3]赵笑梅.智力理论的最新发展探析[J].教育探索,2005(4).
  [4]叶肇芳.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5).
  (江西省信息科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