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11-12-29邱大凤
成才之路 2011年8期
摘要: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则是主渠道。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更要发挥好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政治
一、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现在和今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国家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作为教师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性。
二、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由于学生国家意识浅薄,对祖国母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认识不够深刻。俗话说的“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往往取决于对祖国的认识程度。例如,我在教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一课中“社会主义祖国走向光明和富强”时,发现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是什么”的问题,感到抽象,难于理解,至于联系到“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这一点,学生就更不易理解。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对中国的近现代史不太熟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做到从史入手。
三、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境
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影像于一体,能创设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最佳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多媒体的交互性特征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讲授“我们伟大祖国”这一课时,笔者从美感教育的感性认识角度来设计这一节课。伴随着柔美、悠扬的旋律,一幅幅画面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随着录像片的播放,同学们陶醉于我们伟大祖国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中,爱国主义情感激荡胸襟,美的情致油然而生。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从身边小事做起,开展教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从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接受性出发,从身边点滴抓起,由近到远,由浅入深。明确提出爱国要从身边爱起,要爱父母、爱他人、爱班级、爱家乡。做好这些,才有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根基。
(2)协调各学科老师齐抓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我们配合语文老师举办“可爱的祖国”“祖国新貌”黑板报和墙报专栏,配合班主任举行歌颂祖国的诗歌朗诵等多种文艺形式的主题班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教育感染力。
(3)开展国旗、国歌、国徽教育活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就要尊重我们国家的重要标志。在开展这项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们每人亲手制作一面五星红旗,并把她放在自己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以此唤起对祖国母亲的敬意。在学校每周一早晨升国旗仪式上,要求学生礼仪规范化,全体学生不迟到,不旷课,严肃认真对待。面对庄严的国旗,耳边奏着雄壮的国歌,全体师生的赤诚令人感动。
(4)利用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如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鸦片战争纪念日等,组织学生参观访问。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把爱国主义教育寓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把爱国之情升华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行,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
(大城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