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

2011-12-29曲慧

成才之路 2011年8期

  摘要:教学本身就是一门传授知识的艺术,而艺术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学生活化,就是联想学生生活经验和身边情景,进行启发探究、联想类比教学,让理论性强、抽象、枯燥且需要识记的知识变成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学习且容易学会的知识。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景;生活经验;启发探究;联想类比;生活化教学
  
  一堂成功的课犹如一首诗、一幅画,融情至意境,富知识于内容。学习总是和一定的“情景”结合在一起的,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探究知识的情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探究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本人结合几年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体会如下。
  一、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启发探究教学
  启发学生联想生活经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帮助学生迅速记忆和理解生物知识概念。
  例如,“酶的特性”一节:“妈妈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服时,为什么要用温水而不用凉水?”学生会意识到温水洗的效果更好,而使学生不难理解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温水达到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人发烧时为何食欲不振?”通过此提问让学生很有兴趣地去联想探索,各抒己见,猜想食物的消化跟酶的活性有关而得知高温使体内酶(包括消化酶)活性降低,消化能力减弱,所以食欲不振。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中:“你吃腌制的咸菜,连续嗑带盐的瓜子等,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不难引出细胞失水,使学生轻松理解到因为细胞内外浓度不同即外面浓度高于细胞内的而失水,所以觉得干渴。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中:让学生思考我们味觉的产生必须是在舌尖有唾液浸润的情况下才能感知,使学生不难理解水作为溶剂的作用以及溶剂对于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反应的重要性。细胞的代谢活动与水的多少以及自由水的含量密切相关,让学生想一想种子的库存需要条件之一就是通风干燥,想一想干种子细胞中的含水量与其生命活动的关系,学生就不难理解水在代谢中的作用。而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结合水作用的理解更困难,所以我就让学生想想新鲜的鸡蛋清的液态胶状的存在形式,告诉学生这就是富有生命的状态,这部分结合在蛋白质等大分子周围的水已经失去了流动性和作为溶剂的作用,仅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同时让学生联想臭鸡蛋是不会有这样的胶体状的鸡蛋清的,因此鸡蛋臭了意味着鸡蛋已经没有生命功能了。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结合水在细胞组成成分中的作用。
  在讲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联想:哈密瓜生产于新疆的哈密地区,请学生们分析当地生产的哈密瓜为什么这么甜?启发学生的求知欲,甜是因为含有糖而导致,再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思考此地光照时间长,产糖多,而夜间温度低,呼吸减弱,消耗糖少,所以此地的哈密瓜甜。接着让学生发挥联想,若想在你的家乡种哈密瓜并使瓜甜,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学生可以结合刚才的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会用生物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且实现生成知识的过程。
  这样我们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事实和学生的体验,设置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心来学习新知识,容易理解记忆。
  二、利用生活经验,进行联想类比教学
  课堂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熟悉的生活经验进行形象类比,将抽象难懂的概念知识变为学生容易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提问“一辆合格的小汽车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出厂?”学生们对此问题并不陌生,带有极大的兴趣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去猜测。最后我们共同确定会有原料车间、成品组装车间、质检车间等;引出我们的细胞也是个完整的系统,那么它的车间是什么呢?引出本节内容,让学生阅读教材共同归纳,不难理解到有各种细胞器的分工合作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在讲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告知学生,把每个人就看做是一个氨基酸,让他们做出手拉手的动作,这就是氨基酸形成的过程,告知每两个人手接触的部位就是肽键结构,形成一个肽键同时就脱去一分子水,让学生们知道肽键数总等于氨基酸数。同时让学生理解到氨基酸数跟肽键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比氨基酸数少一。思考“若是站成两排呢?”学生会想到这一排又是氨基酸数减一,一共就是氨基酸数减二,不难总结出蛋白质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的公式。
  在介绍DNA双螺旋结构的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们记忆,我将DNA双螺旋结构比喻成螺旋上升的“扶梯”,把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比喻成扶梯两边的“扶手”,把中间的碱基对比喻成扶梯中间的“梯层”。这样形象又深刻的帮助学生理解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特点。
  理解酶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这一问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司机驾车翻越一座高山需要加大油门,若找到一条穿山隧道呢?老师讲:化学反应有了酶就像找到这条穿山隧道一样,提高催化效率。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酶催化化学反应是通过大大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而实现的。
  应用生活经验的类比联想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通过发言可以和其他同学分享各自生活经验,从而既树立学习生物学的自信心,又理解了那些深奥难懂的概念,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联想力是活跃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的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想象力。而生物这门学科又是跟生活密切联系的,所以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联想生活经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巧妙设置、利用这些探讨的问题,实现一石激起学生兴趣的浪花,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积极的铺垫作用,就更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朱正威,等.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