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的奇迹
2011-12-29罗拉
综艺报 2011年21期
男女主要演员,个个口若悬河,一大段一大段练贫嘴,几乎可以被当成是冯小刚与葛优喜剧片的快进版,或王朔小说的速读版
《失恋33天》意外成电影市场上的一匹大黑马。该片锁定的档期本是一支下下签,原本被认为会像《星空》《Hello树先生》《转山》等片一样,被《铁甲钢拳》这样的国外大片揍得满地找牙,但奇迹就这样诞生了——两周过2亿元。
《失恋33天》虽然不像《孤岛惊魂》高票房低口碑,但它的制作班底,给很多人提供了调侃的机会。无论怎么看,这部影片与电视剧《裸婚时代》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人指出,拯救国产国电影,只需要把电视剧剪短一些就成。也有人认为,影片成功的根本在于接地气。但《Hello树先生》,或者CCTV6电影频道播映的电视电影,应该更接地气。
其实,《失恋33天》可以与另一部票房重磅影片《让子弹飞》放在一起看,虽然两片在制作和宣传规模上无法相提并论。但有一点两片是共通的——台词的密度。《让子弹飞》中充斥着重复的对白,密集得让人来不及回味。比如《让子弹飞》中,黄四郎问手下:“你亲眼看见了?”手下:“我亲眼看见了。”黄四郎:“你亲眼看见县长亲自带队出发?”手下:“我亲眼看见了!”黄四郎:“你亲眼看见县长亲自带队出发去发钱?”手下:“我亲眼看见了!”
这种台词密度在《失恋33天》也有同样的体现,男女主要演员,个个口若悬河,一大段一大段练贫嘴,几乎可以被当成是冯小刚与葛优喜剧片的快进版,或王朔小说的速读版,同时也带着王朔小说的缺点:千人一面,不管男女老幼,都带着同样的语气和调侃方式,区别只在于声线。
但细想,美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比如卡普拉的《一夜风流》,刘别谦的《街角商店》等,剧本估计是现在的两到三倍厚,台词也是密不透风,男女主角都极尽戏谑调侃之能事。《失恋33天》跟这种早期经典之作的区别,可能是角色的长篇大论更像是自我发泄,而不管演对手戏的那位在不在听,也常常不承担推进情节的作用。
还有人批评《失恋33天》的节奏有问题。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有点反讽意味的观点。《失恋33天》的结构,类似《和莎莫的500天》与《盗梦空间》。影片结构很松散,集中展示分手后33天里的点点滴滴。说得刻薄一些,《失恋33天》里最明显的电影感,是那些常常出现的简单电脑动画,不但能交待旁白都没说清的情节线索,还能产生一种奇妙的间离效果,提醒观众不是在看电视剧。这种技巧之前还被很好地用在宁浩执导的“疯狂”系列影片里场与场的过渡中,以至于会被认为都是剪辑的功劳。
在《失恋33天》身上,能看到上世纪80年代前美国神经喜剧的影子,同时又能看到这几年美国小成本独立电影的结构。该片给电影同仁最大的启示在于,当中小成本电影没有不断升级的动作大场面,没有光怪陆离充满想象的电脑特效,没有激烈荒诞至白热化的情节冲突时,至少可以让电影里的角色把台词吐得快一点,说得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