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学生网络传播的安全意识

2011-12-29徐建林

新闻爱好者 2011年16期

  摘要:目前我国网络发展正处于新的扩张时期,网络传播给高校学生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新空间,但是高校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没有跟上信息发展的速度,导致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网络监管,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网络法律知识,树立网络安全法制观念,让高校学生自觉防范网络安全问题,才能提高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信息素养。
  关键词:网络传播 信息安全意识 高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普及,网络信息的传播已经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推动着我国各领域的深层次改革和发展,在教育领域,校园网络承载越来越多的应用,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办公,网络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阔空间,同时互联网建设和管理也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在高校,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快,吸收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强,但在纷繁复杂的海量网络信息中,信息安全意识方面却较为薄弱,大学生网民在全部网民中占了很大比例,提高高校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对创建和谐社会,促进大学生健康文明上网,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信息发展呈现多元化
  
  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效率高、覆盖面广、信息内容海量。近年来,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网络电视、网络教育、网络音乐、网络广告、网络培训、网络游戏等网络文化产业的快速崛起,很多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了民族精神,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网络文化的发展有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传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大学生利用网络接收和传播信息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些信息严重失实,成为谣言滋生的摇篮,这对网络监管、落实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子网络商务活动发展快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子网络商务运用也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技术逐渐从Web2.0转向Web3.0,在这个升级转型过程中,网络技术发展快速,日臻成熟,更能满足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人们可以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通过网络进行各种电子商贸活动,商家网上交易、消费者网上购物、电子银行支付,以及新兴的网络团购等各种网络交易活动也迅速发展起来,并且逐渐成为人们消费购物的主流方式,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追求时尚,网络购物,利用网络创业也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方式。
  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多种多样。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通过网络发展的博客、手机微博、网络论坛等大量涌现,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网络电视等网络终端迅速普及,人们上网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快速获取信息、反馈信息,这使得参与网络活动的人数多、规模大,多种多样的网络信息服务为人们获取知识、分享信息、交流沟通提供了无限空间,更为高校学生参与网上活动提供了重要平台。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开通了微博,在微博上感言、吐露心声、参加各种论坛、发表评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工作还是生活,人们都逐渐习惯把事情交给计算机来完成,电子银行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转账、交易支付,执法部门从计算机中了解罪犯的前科,医院用计算机管理病历,学校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学生成绩,信息在计算机内存储或在计算机之间传送,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信息需要在有所防范的条件下进行传输,信息安全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信息的最大受众群,而且他们毕业后会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对他们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网络道德文明的缺失。现实社会中,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舆论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而网络社会则不受地域、国家限制,更注重强调人们自律,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拓展了思维,但同时道德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也大大增加,互联网上,充斥着暴力、色情、迷信等有害信息,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在网络论坛中,无视网络道德的约束,进行人身攻击、互相谩骂诋毁等不文明现象极为普遍。据调查,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对浏览色情网站感到无所谓,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盲目崇拜黑客,对破坏网络运行、攻击别人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并且乐此不疲,不少青少年制造病毒破坏网络系统,使系统瘫痪,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充分反映了上网行为缺乏自律、他律、自制和他制,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淡薄,高校有必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让学生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法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使有害信息失去滋生的土壤,在很大程度上抵制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再加上网络监管部门的有效管理,我们的网络环境就会大大改善。
  网络安全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稳定、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正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重要。很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会学习有关计算机、互联网使用的相关知识,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能自如上网,但对计算机网络是否安全却不够重视,很多学生认为,防病毒工具占用计算机内存,使得计算机运行速度慢,根本就不使用网络安全工具,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很容易遭受病毒、木马、黑客的攻击,轻则造成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重则造成信息丢失、计算机硬件损坏。还有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知道在计算机中安装杀病毒软件,但是显得十分盲目,对于操作系统缓慢、频频死机等情况只有简单认识,没有掌握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本原理,无法解决出现的问题,以至于必须费时费力重新安装系统。另外,有的学生上网缺少最基本的信息安全、对自己重要的信息常常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因信息泄露而导致重大损失。
  网络安全工具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很多高校学生知道通过网络安全工具能有效保护计算机,但是却没有正确使用网络安全工具,虽然安装了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软件进行防范,但是对软件的相关设置不合理或者错误设置,使得计算机软件冲突,程序反应滞后,上网速度缓慢,网络安全工具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反而大大降低了网络使用的效率;不正确使用网络安全工具还会导致其不能进行正常的维护和及时升级,当出现严重系统漏洞或者大范围的网络危害时,安全工具不能作出及时反应,以至于产生了无法弥补的后果。
  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网络世界中,大多数人都通过匿名形式进行交流,网络违法难于取证,一些违法活动还可以通过关闭服务器或者删除网页内容很快结束,目前我国的法律在网络安全方面仍旧有许多空白,对很多网络内容没有定性规范,一些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逃脱了法律的惩治。另外,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淡薄,相关法律没有很好地维护上网人群的合法权益,高校学生主要是寝室或网吧上网,高校可以通过一系列硬件和软件对网络进行监管,但网吧管理不甚规范,自律性较差的学生仍然很容易接触到网上的不良内容。
  培养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目标及方法
  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网络监管主要是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对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维护网络正常运行,保护上网群众的网络利益。互联网传播着海量的信息,涌现出各种文化现象,歪曲、炒作某些事件,错误引导舆论;恶意进行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在网络上进行诈骗、发布虚假信息,更有的散布低俗、淫秽信息,危害网络环境。高校学生对新生事物感知力强,但网络安全保护意识正处在发展阶段,自我约束力较弱,无法抵制一些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只有政府、通信部门、网络运营商联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三管齐下,加大网络监管力度,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利益,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倡导文明创作、理性思考,创建一个和谐、文明、共建共享的互联网空间。
  
  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信息素养。除了网络环境的因素外,引起网络安全问题的另一个因素是网络安全知识薄弱,许多高校都会开设计算机公共课程,但课程的侧重点一般都是对操作系统的应用和对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对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却没有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学习,大部分学生虽然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但是网络安全技能水平较低。网络安全技能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技术,在使用网络时能提高防范,抵御病毒,自我保护。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认证技术、协议安全、加密技术、网络防病毒技术,虚拟专用网安全性等。通过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学习了解防火墙特点以及加密技术,了解一些主流的防病毒软件,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正确使用网络安全工具,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另外,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判断力,积累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自觉防范网络安全问题。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自主约束意识,让学生自觉防范网络安全问题是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校园网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另一个有利平台,提高校园网络文化,需要有优秀的校园网站支撑,网站的内容必须是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吸引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提高校园网络的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对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的需求,建立和设计让学生更能接受的网站,通过校园网络,教师和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积极正确地进行引导,同时也可以不断完善校园网的建设。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有经验的思想政治教师,结合课堂的思想政治课程,在校园网上举行生动有趣的思想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政治素养,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另外,还应该对校园各种网络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资源的价值,建造一个服务师生,融合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
  学习网络法律知识,树立网络安全法制观念。网络监管技术虽然能过滤掉大部分网络有害信息,但一些网络运营商为了赚取不法收益,仍然会发布一些不良有害信息,这时候就需要用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网络行为,让一些网络不良使用者有所顾忌,遵循网络规则。高校应通过积极宣传、讲解,让学生学习了解这些网络法律法规,树立网络安全法制观念,在上网时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培养高校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相信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监管和学校有效的信息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网络安全法制观念,使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绍光:《增加网络能力 维护信息安全》,《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1)。
  2.蔡贤榜:《高校网络文化对学生个性品格的影响》,《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3.周从标、贾廷秀:《信息网络化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求实》,2002(6)。
  4.谢玉宁:《网络信息战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现代情报》,2004(7)。
  (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