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纠客”:网络商业模式下的新群体

2011-12-29曹华

新闻爱好者 2011年23期

  摘要:作为一群专门在影视剧作品中挑错找茬儿的人,“纠客”的出现不仅娱乐了大众,还为影视作品带来了娱乐效应和经济效益。随着对网络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纠客”必定会为影视制作公司、制片方等机构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并成为一种全新的职业。
  关键词:纠客 客文化 商业价值
  
  2011年6月,诸多影视明星参与的《新水浒》刚刚在各大卫视进行首轮宣传,网民就从官方的宣传预告片中找到了多处穿帮镜头,使得观众对《新水浒》的讨论更加激烈;去年国庆节,张艺谋的《山楂树》上映仅仅两天时间,就被网友找到了影片中的五处穿帮镜头。无论是张纪中版的《神雕侠侣》,还是各大卫视轮番播出的《汉武大帝》、《新红楼》,抑或是上榜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佳期如梦》、《人在囧途》都被网友找出诸多的穿帮镜头,而这些让观众看到影视剧编辑制作疏忽大意、审查不严格的一群热衷“找茬儿”的人被称作“纠客”。
  “客文化”催生专业“纠客”
  有人说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是“客文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客文化”已经逐渐成为网络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从早前的博客、播客、维客、黑客、红客,到最近网络新崛起的换客、试客、晒客、调客、印客、帖客等,每一个客群体都能在网络上掀起一轮轮的热议和受众参与。
  “客文化”。新浪百科对“客文化”的定义为:“一种具有个性、即时性、开放性、交互性、合作性的文化,是民生文化的一种形式,是网络传媒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兴文化。”可以说,“客文化”更多体现的是网络受众个体价值和网络受众的参与意识。“客文化”的出现让网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细致和便捷,展现个性生活可以成为“博客”;将闲置物品与他人交换可以成为“换客”;为降低生活成本与他人拼饭、拼车、拼卡,就过上了“拼客”的生活。
  “客文化”让人与人的交流从虚拟空间走入了现实生活,让网民在生活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生活得更有滋味、更有质量。
  “纠客”。“纠客”一词源自英文单词joke,意为玩笑、戏谑,是指一群到处找BUG(BUG一词,原意是英文中的“臭虫”,后来人们用来称呼电脑程序中隐藏着的未被发现的缺陷。在影视剧中BUG被翻译为“穿帮”之意)的民间高手。他们在意细节,因此能发现常人所不知或忽略的错误,有的“纠客”善于发现影视剧中的穿帮镜头,有的“纠客”则专门挑央视新闻主播的错误,无论是服饰搭配还是演播间的布景,只要有错漏都逃不过“纠客”的火眼金睛。同所有的客群体一样,“纠客”一词的诞生时间已经无从考证,它起源于网络,流行于网络,是众多网民共同参与下形成的一种群体行为,随着这种行为的影响加大、参与人数的逐渐增多,“纠客”已渐渐地从一种网民的兴趣性参与变为职业性工作。
  “纠客”的共同点是:①时间比较充裕。能够将最新上映或存在争议的影视剧集在第一时间看完,甚至很多时候需要将电影反复观看,一帧一帧慢慢识别并通过技术手段将出错的影像截屏,这是绝对需要时间和精力的。②在意细节。一般观众即使重复观看数遍也很难发现影视剧中的穿帮镜头,这不仅仅是观察力、眼力的问题,更是需要经验积累的,同时也要有细微的观察能力。比如很多“纠客”指出,电视剧《金婚》中有一集里窗户玻璃上映出了剧组人员的影子,还有电影《疯狂的石头》中宝马车标映出了摄像机的影子,等等。这些寻常人看不到的细小错误居然都可以让“纠客”们找到。③对影视剧的热爱。当网民看到一个又一个穿帮镜头出现在我们曾经观看的影片中时,都会惊讶于他们的细心和能力,挑剔源于热爱,查找穿帮镜头正是因为对影视剧本身的热爱才会使“纠客”们热衷这项工作。④知识丰富。影视剧集中的很多差错是专业、艰涩的,在制作方都没能检查出来的前提下被“纠客”一一揪出,除了对影视剧的热爱和兴趣外,就是他们都具备一定的影视知识和生活常识。“纠客”们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毫不留情地找出10处穿帮的地方。其中有这样一幕,即方登的养父母穿的军装上明显出现军衔,而我国从1965年起开始取消军衔制,第二次实行军衔制是在1988年,但剧中的时间是1986年,显然不具备此类常识的人是绝对发现不了这样的错误的。
  网络商业价值壮大“纠客”群体
  著名电信专家邓中元认为:“Web2.0商业模式是互联网产业对于‘客’文化的价值挖掘,而‘客’文化是Web2.0商业模式能够成为企业盈利方法的基础。”从博客(blog)借助Web2.0网络平台实现人与人的信息沟通以来,播客、知客、说客、唯客、智客、贝客、威客、全客等所有以“客”为名字的互联网服务都是“客”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商业模式的体现。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典型特点是网民通过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所搭建的各种“客”平台面向自己或他人传达信息和服务,并可随时通过网民的要求更改信息传达方式和服务内容,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博客、播客已逐渐被受众接受,并已经成为相当成熟的网络商业模式。
  “客文化”催生的“纠客”群体已经逐渐壮大,网络统计,我国已经有职业“纠客”工作室300多个,非职业即业余“纠客”个体户已经超过5万人,仅《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的穿帮帖点击率就已经超过80万人次。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这样庞大的网民参与群体必定会在将来创造无限的商机。
  职业“纠客”的市场价值
  我国新闻媒体对于“纠客”的关注和报道较少,但早在2007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专业的“纠客”网站——穿帮网。穿帮网是我国第一个基于BUG交流与分享的专门网站,汇集了海量的影视穿帮镜头资源。寻找穿帮已经从一种娱乐性、猎奇性很强的业余爱好,演变成部分网友的一种职业,随着众多纠客网、纠客论坛、纠客发布平台的发展壮大,“纠客”已经衍生为一种职业,而借助“纠客”群体的壮大,“纠客”产业已经凸显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经济价值。2011年12月姜文执导的新片《让子弹飞》上映11天即创下了全国票房4亿元的佳绩,这一纪录追平了《阿凡达》此前保持的最快过4亿的票房纪录。在《让子弹飞》上映之初,该片就吸引了诸多“纠客”纷纷找茬儿,甚至在网上该片的穿帮对照图成了热帖,被无数网民疯狂转载,“纠客”能准确地将第几分钟第几秒的镜头分析得滴水不漏、有理有据,这样的网络热议反而成为一种助推剂,拉升了该片的票房,间接提高了上座率。
  目前,随着网民和观众对于影视剧穿帮镜头兴趣的提升,一些“纠客”要么受雇于制片方、导演或演员,要么受雇于影视公司或别有用心的炒作者,通过对穿帮镜头的曝光、转帖,提升该片的影响力和收视率。还有一些更加职业的“纠客”,他们往往在影片上映或杀青前就被诚意邀请为某部影视作品把关挑错,避免在作品上映后闹出笑话,影响收视率。
  我国最大的“纠客”网站穿帮网在创立初期,从编辑到记者都是无偿服务,网站没有注意挖掘市场商机和“纠客”的商业价值,但随着影视产业和互联网的逐步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家影视剧制作公司或者导演、演员同穿帮网达成合作意向,既有以完善影视作品为目的的合作,也有为了宣传炒作提高收视率为目的的合作。目前,穿帮网已与百度、网易、酷6等数家网站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有多家品牌网站在穿帮网投放广告,穿帮网已经见到了商业效益。
  社会价值。有人称“纠客”为“影评人”、“剧评人”,正是因为“纠客”的出现,人们可以在囫囵吞枣的娱乐逐波中舒缓自己紧绷的神经,审视影视作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而那些声称秉持着“为观众负责”的影视剧制作者们也能从穿帮镜头中找到差距,这样的警醒会帮助他们更加精益求精,以此提高作品的质量。可以说,规避穿帮镜头的过程就是帮助影视剧制作者提高拍摄技术、升级器材道具的过程。
  对于大多数网民而言,“纠客”的细心严谨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娱乐化的网络生活,而对于更多的影视制作方来说,“纠客”的吹毛求疵能为其作品的整体内容、艺术品格、主题立意做出最专业的评价和最严格的监督,从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角度讲,正是“纠客”的出现使我们正视错误,纠正错误。
  即如穿帮网的一份声明中称:“完美是相对的,而BUG是绝对的,因为人生本来就存在无数的缺憾,因为这些才造就了我们这个时代彪悍的乐观精神!”
  (作者为长春理工大学广告学系讲师)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