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光环是魔
2011-12-29秦一歌立红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1年11期
生活就像潘多拉的盒子,给了她飘在云端的美妙,更让她一再体会身陷火海般的痛苦。该感叹命运的无情,还是造化的捉弄?或许更该领悟的是,很大程度上,人走什么样的路,其实都是自己选择的。
曹真怡曾是少年作家,因出众的文学才华而成名。15岁就出版文集,作品被各大学校视为学生范文,并因此获得“全国文学十佳少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前途灿烂的少女,却在19岁时头顶“小三儿”骂名,沦为未婚妈妈。此后,文学离她远去,坎坷成为她生活的主题,她甚至在媒体上公开向全国50岁以上的富翁征婚,得到的却是浮华一梦……
从才华横溢的文学少女,到屡遭背弃的寄生妇人,她为何要走这条路?
少女作家失足当第三者,
押下征婚大赌注
曹真怡1979年出生于天津市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天资聪慧的她被平凡的父亲寄予了极大的厚望:一定要出人头地。为此,曹父从小就有意识地让女儿阅读大量的书籍,背诗歌、写日记。曹父的教育十分粗暴严厉,动辄对女儿训斥,有时看到女儿完不成任务,还拳脚相对。但父亲的培养还是极大开发了曹真怡的文学天赋,小学三年级,她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并在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屡屡夺魁。
曹真怡的才华很快引起了媒体的关注。15岁的她荣获“全国文学十佳少年”称号,出版社为她出了文集。一时间,曹真怡成为全国青少年的偶像,许多学校都购买她的文集,作为学生的范文。然而,成为“明星”后的曹真怡开始忙于社会事务,成绩直线下滑。随着女儿名气不断地增大,父母在教育理念上产生了分歧—母亲主张女儿应该以学业为重;父亲则更在意女儿来之不易的社会知名度,希望她能保持住。
年幼的曹真怡沉醉于光环之下,听从了父亲的安排。结果,她多门功课不及格,在中考时落榜了。后来曹真怡主动提出退学,这又加剧了父母间的裂痕。父母的家庭战争每天都会爆发,父亲经常打母亲,甚至打曹真怡。1998年,父母离婚,母亲带着曹真怡离家,四处租房艰难度日。
但文学梦并没有从曹真怡的心中泯灭,她希望能一边工作一边创作。可是,只有初中学历的她要找工作谈何容易。最终,曹真怡选择在一家饭店当服务员。打工的日子里,一个35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开始注意她。这个叫牛青发的男人了解了她的经历后,热心地提出要供她读书、写作。
18岁的曹真怡情窦初开,涉世未深,眼前这个年长她16岁的男人出手阔绰,并像父亲一样呵护自己,这让她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盲目地坠入了爱河。
但慢慢的,牛青发到饭店的频率减少了,对曹真怡也不像以前那样呵护了。这让曹真怡感到不安,几个月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直到这时,牛青发终于坦白,他是个已婚男人,会考虑与妻子离婚然后娶她。母亲对曹真怡的意外失足十分痛心,劝说她做人流。但曹真怡心里另有打算:“我现在都是他的人了,这一辈子也只能跟定他,我必须把孩子生下来,好拴住他的心。”
1999年12月,尚未满20岁的曹真怡生下了大儿子。牛青发对儿子的出生并无太大喜悦,只是帮曹真怡母子租了一套房子,并让曹母过来帮忙照料。
2000年11月,曹真怡再度怀孕了。她本想去做人流,但医生说她受孕过密,做人流对身体伤害很大。无奈之下,她只好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此时,牛青发以工作很忙为由,很少再过来看望她。几个月后,牛青发竟然人间蒸发一般,曹真怡连孩子的奶粉都买不起了。
2001年3月,生活窘困的曹真怡以孩子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调查取证后,告诉了曹真怡一个秘密:一直声称是公司职员的牛青发竟然拥有两家公司,个人财产超过700万元!这让曹真怡震惊,自己居然连他的真实面目都不知道。这时,牛青发已悄悄地与妻子离婚,将财产转移给前妻。最后,法院只是判决牛青发每月支付抚养费1200元。
2001年6月,心力交瘁的曹真怡带着3个孩子和身患糖尿病的母亲,开始了举步维艰的生活。为了节约用钱,她们花100元租住了一间25平方米的平房,一家五口挤在一起。由于民房里没有自来水,曹真怡不得不每天拿着塑料桶去院子里接水,然后自己买菜做饭。民房几度遭遇拆迁,她不得不带着一家老小经常搬家,折腾得很痛苦……
最苦最累的还是照顾3个孩子。一个冬天的夜里,外面下着鹅毛大雪,母亲因血糖高卧床不起,儿子发起了高烧,曹真怡一个人撑着伞连夜把儿子送往医院。等孩子病情好转后,她又急匆匆地回家照顾母亲和两个女儿。几天下来,曹真怡累得人都变形了,甚至站在公交车上就能呼呼大睡。
身陷困境时,曹真怡曾想求助父亲,可他早已将房子卖掉,杳无音信。雪上加霜的是,牛青发经常拖欠抚养费。经过4年的苦苦挣扎,25岁就要养着5个人的曹真怡实在撑不下去了,她决定找个人结婚,以挽救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思前想后,曹真怡想到了媒体:自己原本就是媒体推出来的新闻人物,如果通过媒体面向全国征婚,应该可以找到一位能真诚相守的男人。
此时,她心仪的婚姻对象是年纪偏大一些、稳重型、有相当经济实力的男子。2005年10月,重庆一家媒体刊登了曹真怡的征婚宣言:“我希望找一个人,他能与我共同分担家庭负担,支持我写作和公益事业。(要求)成熟稳重,性格温和,与我能坚持一路走下去。”
消息传开,触发了全国数百位成熟男士的热情。最后,曹真怡圈定了7名候选人。
与亿万富翁“试婚”,
忍辱负重为哪般
候选人中大部分是50来岁的商人,都有上百万的资产,并承诺可以分担曹真怡的家庭负担。
2005年11月,一位来自湖南长沙的50岁男人通过媒体直接找到曹真怡。这个名叫魏文生的男人是长沙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董事长,家产过亿,离异,有两个孩子。
而对于曹真怡提出的所有条件,魏文生当即满口答应:“小曹呀,你涉世不深,我会好好待你,绝不去碰你过去的伤口。我还会创造机会让你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
随后,魏文生将一张机票送到曹真怡手里,邀请她去长沙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曹真怡被这个中年男人的 “真诚”打动了,随后决定去长沙。她刚出机场,魏文生的司机就驾驶着一辆奔驰越野车来接机。第二天,曹真怡来到魏文生的公司,几十名员工对她毕恭毕敬的。这一切,都让曹真怡十分受用,而魏文生对她的周到呵护,也让她十分温暖。
2006年1月,魏文生正式提出让曹真怡南下一起生活。曹真怡提出要带上母亲和3个孩子,立即被魏文生否决了。魏文生希望先让曹母带着孩子在天津生活,他每个月寄5000元生活费过去。对此,曹真怡虽然感到有些不高兴,但还是暂时同意了。
然而,曹真怡到魏家的第一天,就遭遇到一个极大的意外—手机被魏文生没收了。
“我觉得你也该换个新手机了,我都给你准备好了。”魏文生说着,给了曹真怡一个新手机,并随手把她的旧手机扔向垃圾箱。曹真怡说很多老朋友的电话号码都在旧号里,要把旧手机捡回来。魏文生制止了:“不行,你的那些朋友已是过去的生活了,你要开始一个崭新的生活,就得与过去的这些人断了来往。”
曹真怡被魏文生的一席话彻底弄傻了。魏文生盯着她,顿了一下,说:“如果你牺牲自己一个人,换来全家人的幸福,你不觉得挺划算的吗?”
曹真怡无语,她确实太需要给3个孩子和母亲幸福了,尤其是物质上的。
之后,曹真怡基本上与旧朋友断了联系。不过,魏文生“网开一面”,允许她一个月去天津两次,往返机票由他支付。对此安排,曹真怡还是很感激的。
在魏家的第一年,曹真怡外出时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书店。如果再不阅读,她以后肯定写不出东西了。但魏文生一看到她躲在书房电脑前敲键盘,就马上叫她来陪自己看电视剧,并生气地数落:“你写这些小文字能换来多少钱呢?还不够我的汽油费呢……”
“但写作是我的精神需要,我不能没有这种精神生活。再说了,你当时不是说愿意帮助我实现文学梦想吗?”曹真怡反驳说,但她的话很快就被魏文生抢白:“我当时就是哄你开心一下,你还当真了?如果你连物质生活都无法解决,还能顾得上精神生活吗?真是天真啊你!”
曹真怡一时无语。曾经以为选择一个成熟的富商,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可以圆自己的作家梦,而今却发现生活离预想的轨道越来越远,也越来越难以脱身。
有一次,曹真怡在书店买书时,忽然被一个中年女子叫住了:“你是曹真怡吗?”
看到曹真怡愣在那儿,那个中年女子介绍说,她姓孙,是当地一所中学语文老师,多次在电视上看到曹真怡,曾经很关注当年的少年作家。
曹真怡没想到在异乡能遇上一个关注自己的人。她简单地把这几年的生活告诉了孙老师,让孙老师唏嘘不已。两天后,孙老师邀请曹真怡去学校开一个中学生写作的讲座,这勾起了曹真怡的热情,她满口应允。没想到魏文生一下子跳起来:“讲什么讲?你该出的风头都出过了,如果你非得去,那我们马上分手!”
无奈,曹真怡只能婉言谢绝孙老师的好意,但她也陷入了一种说不清的落寞之中。在无数次悲苦寂寥之中、荒废时间之时,她会长叹一口气,明白自己来湖南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但曹真怡没有勇气结束这个错误,因为她不愿意面对未来复杂的生活,宁愿在现实之中欺骗自己。
失败大逃亡,
未婚妈妈情归何处
2006年10月,曹真怡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了。由于是男孩,魏文生对曹真怡的态度好了许多。2007年底的一天,魏文生兴冲冲地回家,与曹真怡商量:“明年元旦我们就去领结婚证,我把你的3个孩子的去处安排好了……”
“结婚”终于从魏文生的嘴里说出来,曹真怡很兴奋,但听了后半句,她心里还是“咯噔”一声。
“我准备把你的3个孩子送人,抱养人家都找到了,都是很富贵的人家。”魏文生说。
“不行,我的孩子不用你操心!我也不想把他们送人!”曹真怡坚决地说。当天,两人为此事大吵一架,结婚的事也吵得没影了。之后,曹真怡想,毕竟孩子都有了,这样对孩子对自己都不利,于是主动发了个短信给魏文生。而魏文生对此的回应也很积极,他提出,希望曹真怡把孩子的出生证及她的身份证拿给他,给孩子办理户口。看到曹真怡不想提供证件时,魏文生终于不再隐瞒自己的想法:“你别忘了,你们一家是我养的,你明天滚回天津,把孩子留下!”
曹真怡这才彻底清醒过来。魏文生一度表现出真诚接纳她,是看上她年轻漂亮,还有一些同情的因素,但生活习惯、人生观念等让两人经常争吵,他们早已失去了对彼此的好感,魏文生只想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根本不想和她结婚!又是一个梦醒时分,曹真怡坚决带着孩子回天津。
经过一个多月谈判,魏文生终于通过律师给曹真怡传来了一份协议书:一、曹真怡任何时间无条件配合魏文生进行亲子鉴定;二、曹真怡一生为儿子“守节”,不得再嫁;三、魏文生为儿子每个月支付3000元的抚养费,到18岁为止。
这是一份不公平的协议,但为了孩子们的生活,她还是签字了。
这之后,曹真怡带着母亲和4个孩子,在天津郊区租平房居住。大儿子和两个双胞胎女儿已经读小学了,曹真怡每天都要买菜做饭,还要辅导孩子们学习,生活得很艰辛,但她却开始尝试去面对。每天,等孩子们都睡下后,她也真正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曹真怡决定把自己做未婚妈妈的亲身经历写成长篇小说,希望儿女们有一个活生生的人生教材—人生从来没有捷径,一念之差走的路就完全不同。
经历了3年的挣扎后,曹真怡逐渐站了起来。2011年8月,她通过网络认识了许多境遇相似的未婚妈妈,由她倡导的“绿洲心灵—未婚妈妈公益家园”计划成立。曹真怡说,她创办这个公益组织就是为了赎罪,同时希望能帮助到更多陷入困境的未婚妈妈。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专家点评
曹真怡才华的陨落让人惋惜,而感情的不幸遭遇更让人痛心。这一切的背后,与她的成长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虽然曹真怡父亲激发了她的写作才华,然而,只有严厉和要求,缺少温暖和爱护的教育方式,让曹真怡不能真正感觉到来自一个父亲的爱与支持。父亲给予的爱,常常是一个人内心力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不难想象,梦想破碎、学业荒废、父母离异对一个青春少女的打击有多大,再加上内心缺少安全感以及力量的支持,曹真怡一定感觉到极度的无助与迷茫。她不顾一切地投入大她很多的牛青发的怀抱,很大程度上是希望找到一个能给她安全与支持的“心理父亲”。然而单纯而盲目的选择,除了让她过早地成为母亲,并没让她得到渴望的爱。之后的征婚,她依然将对象定位在50多岁,这同样有着寻找父爱的味道。
璀璨梦想的陨落,在曹真怡心中也成了一种“未完成事件”。从屡屡夺魁的“常胜将军”,到中考落榜的后进生;从众人瞩目的少年明星,到离开校园的迷茫少年……这样的遭遇在一个少女心中,会形成怎样的冲击和难以弥合的遗憾是不难想象的。而当时的家庭处境,由天上到地上的心理落差,一定使得曹真怡不能尽情化解由此带来的悔恨、罪恶、遗弃感等众多的负面情感,这些积压下来的情感渐渐形成了她心中的“未完成事件”。而“未完成事件”常常如同一个魔咒,使得人们费尽心血试图去完成它,去填补人生的缺口。
曹真怡渴望找一位经济富足的男性,既是解决生活难题的一种需求,也很可能是她弥补“未完成”的一种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彻底拒绝“平凡”,重拾类似于当年的“与众不同”感。因此,当魏文生将自己的富足展现于曹真怡面前时,她急切地做出了选择。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当一个女人放弃了自己的独立,仅仅依赖一个男人的垂青时,就已经将自己置于了被动地位。
但愿,曹真怡能够清醒并且奋起。人生没有捷径,成就梦想如此,自我成长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