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四化”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2011-12-29张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5期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永恒的追求。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主要从强化课程管理、深化课堂改革、细化教学常规和优化教师队伍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追求的永恒主题,是学校工作的主旨和主线。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呢?
强化课程管理
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努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计划,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愈来愈彰显其独特的魅力,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快速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撰写小论文等活动,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深化课堂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主阵地。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课堂高效是每位教师的第一追求。
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实践,深入探究提高课堂效益的方法、策略、技术和手段,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主导与主体、主线与主攻的关系,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的“四为主”教学原则;二是师与生的关系,树立“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的观念,建立民主、公平、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三是同伴与自我的关系,教学是集体项目,要善于分工协作,形成最大合力;四是点、线、面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学会构建坚实的知识网络;五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尽力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切实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细化过程管理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正常、高效开展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学管理的永恒主题。常规管理要在“细”字上下工夫,做到指标细化、措施细化、工作细化,不留死角;严格制度、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不留空白;教学管理的办法、措施要实际、实用、实效。
实备课:教师要沿着“学生课堂上主体参与”这一主线,精心设计教案,努力体现“三高”和“三严”的备课原则,即认识高、站位高、标准高,严以律己、严谨作风、严肃态度。教案内容应包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材及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具(仪器、设备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板书设计,反馈练习,教后反思。
活课堂:教师应确立实效教学、打造成功课堂的理念,对每堂课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减少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和无效劳动,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利用好教材中所蕴涵的思维发散点,充分展现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养成学生乐学善思的习惯,用好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寻求解答途径,切实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精讲精练,当堂巩固。
精作业:作业设计坚持两个原则:一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二要结合教学实际,既要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丰富、拓QJo0xjHSSEMY3UoVQmiWus5XFtN3FSmZ9eoUf1MLi+k=展。作业题目要用心精选,作业格式要条理规范、作业书写要整洁美观,作业批改要及时正确,作业纠错要即时显效。
勤辅导:抓“两头”促中间,确保通过率,提高合格率,鼓励教师随时随地进行个别化辅导。落实学困生的跟踪管理及转化工作,对学困生进行档案跟踪,适当降低要求,弥补知识缺陷,耐心引导学生入门,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同时要重视对学有余力学生的兴趣调动和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优化队伍管理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青蓝工程:“新老教师结对子”是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的最佳途径,也是促进骨干教师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更是优化学校教师智能结构,发挥最大功用的有效方法。应鼓励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可采用经验介绍、专题讲座等形式,同时,对青年教师也要大胆放手,鼓励争先,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争先、争鸣、不争利”的境界。
课堂拼搏:“在课堂中拼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脱产培训,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恰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教学能手展示课、骨干教师观摩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评选等活动,通过上课、说课、评课,给教师搭建走向成功的台阶,让教师较好地展示各自的教学风采,感悟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课堂拼搏”既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的进一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