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初中德育问题浅析
2011-12-29高文森倪海燕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5期
随着互联网影响的扩大,网络的迅猛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学校是网络时代的发展前沿,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许多初中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乃至政治倾向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目前,初中生是上网用户中比例很大的一个群体。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初中生还将不断增加,互联网对初中生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网络时代对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学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带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构建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新的课题。
更新网络德育观念
1 树立网络是德育新天地的观念
过去,我们曾经反复强调树立大德育观,主要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全面协调。如今网络时代,我们原有的大德育观必须进一步扩大,凡网络涉及到的区域,德育工作就要涉及到,要学会运用网络,使网络成为德育的工具和手段,这是其一。其二,网络也是敌对势力“分化”“西化”战略的一种工具,我们必须树立屏幕虽小,但它是德育工作万万不可忽视的新天地的观念,树立同网上敌对势力作斗争的观念。
2 树立网络道德是德育新内容的观念
道德是人类社会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做人原则,网上交流同样离不开道德支撑。由于“网络社会”是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上的,个体在其中完全自由,彼此之间可能是完全陌生的,缺少现实社会中应有的约束机制,因而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观念、道德价值取向就会发生系统的改变,并产生一些新的道德要求。现实的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已经显得不足或多少有些过时。为了适应这一全新的社会环境,需要建构新的道德规范体系。“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现实社会相比应具有更大的RAha9quOTEc9KgSLzuBYqA==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网络道德的这种特点要求我们现实的德育必须重构自己的道德教育内容。不能认为现在没有统一的网络道德标准和法律规定就视为依据不足,而忽视网上道德和法规教育,要让学生懂得在任何情况和环境下,都要注意用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内化为自觉行动,随时警示自己、检查自己,使自身在网上冲浪中不断得以自我完善。要使学生认识到,即使在网上冲浪也必须自觉恪守已有的道德准则和法规要求,这是网络时代的道德必修课。越高年级学生越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1 提高网络道德认识水平
提高网络道德认识水平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环节,要逐步普及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一方面,要将网络道德教育与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培训中都要将网络道德规范作为重要的讲授内容,使学生们在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同时,掌握上网运行的道德规范,并使他们认同规范,提高对网络道德的认识。
2 加强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
道德心理是建立在道德认识基础之上的心理倾向和个性特征,包括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是从网络道德认识到规范网络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因而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其重点在于情感培养和意志磨砺。人们在网上的心理感受,浅层的是个体情感的体验,深层的则是个体的意志形成。当一个人从网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真实的信息,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各种观点,与他人在网上倾心交流,其获得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反之,受到网上各种虚假信息的愚弄,在网上交际中被他人欺骗,其情感体验则是沮丧的。我们应当自觉增强这种履行网络道德规范的正向情感体验,克服报复、恶作剧、故意炫耀等不良的、反向的情感体验,使道德情感与道德认识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自觉进行意志锻炼,坚持现实人格与网上虚拟人格的协调一致,使它们有机整合,而不是相互冲突;同时,要克服对网络过度迷恋和依赖的不良心理倾向,特别是不通过网络虚拟生存来逃避现实的社会生存,而是以网络生存丰富和发展自我的现实生存,要以自己的意志力量控制自己,形成遵守网络道德的坚强意志。
3 规范网络道德行为
网络道德的认识提高与心理调适最终都要落到人的网络道德行为上,否则网络道德建设只是空中楼阁,所以,规范网络道德的行为表现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决定性环节。人们网络道德行为的规范是一个从自发到自律再到自觉的发展过程。趋利避害是人的行为的自发选择,也是道德发生的基点。人们在网上总是力求通过网络使自己在知识、信息、交际和娱乐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而尽量避免自身的利益受损。由己及人,就要求人们在网上不能使自己的行为忽视、妨碍和侵害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切身利益。这样就形成了在网络道德认识和心理调适基础上的网络道德行为的自律。培养人们网络道德的自律行为,不仅要在无人监督的网络环境下“慎独”,而且要根据现有的网络技术条件和网络道德规范洞察违背道德的行为,以网络建设的高度责任感,履行道德义务,提高网络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抓紧学习网络知识,深入研究初中生在新形式下的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深入研究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新趋势,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努力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担负起时代的使